?
中國科商網
真正全麥食品的配料表上排名第一的是全麥粉
發布日期: 2021-09-08 15:03:06 來源: 廈門晚報

作為宣稱熱量較低且飽腹感較強的產品,全麥食品被不少人奉為減肥養生“法寶”。然而,期宣稱銷售額第一的“田園主義”全麥面包因營養成分表而“翻車”并公開道歉,全麥食品是否“養生”也引發爭議。記者走訪廈門市場發現,全麥食品銷售雖熱,但是暫缺乏強制行業標準,市民選購時要仔細看配料表。

供需兩旺

品牌不少售價較高 擁有特定消費人群

記者走訪發現,諸如法式長棍、全麥吐司、全麥貝果等類型的“全麥面包”并不少見,且多被擺放在銷售區顯眼的位置,挑選的顧客絡繹不絕,市場供需兩旺。標價也略高于普通面包,并依全麥粉含量的高低顯差異。

推出全麥食品的品牌不少,我市還有全麥食品的專營店。

SM城市廣場的某網紅零食品牌推出兩款全麥面包,170克-200克售價12.9元,與店內在售的普通面包相比標價更高。

金尚小區新開一家專營全麥小吃的店鋪——糧為先,店內全麥饅頭售價1.5元/個,而附其他面點店銷售的白面饅頭則是1元/個,除了全麥饅頭,該店還有全麥包子、全麥面條、全麥水餃等。

需求方面,全麥食品擁有特有的消費人群。

糧為先負責人陳玉國表示,自家全麥食品于去年4月正式進入市場,全麥饅頭日均銷量在8000個左右,單日最高銷售量甚至多次超過10000個。“市場反饋很好。”陳玉國介紹,據數據顯示,自家全麥食品已經擁有超2000名中老年消費者長期選購。

“上周單日最高售出260條全麥吐司。”溫度面包的負責人錢芳表示,熱衷健身、有減肥需求的人群都是目標顧客,還有客戶會一次買十幾二十條放冰箱慢慢吃。

缺乏標準

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稱 單看外表難辨真假

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市民雖認可全麥食品的營養價值,但在選購方面基本都是“盲選”。并且由于全麥食品缺乏行業強制標準,添加多少全麥粉廠家說了算。

在某面包店,記者發現標稱全麥吐司的配料表上排名第一的竟是小麥粉非全麥粉,售價6元/135克并不低。

在SM城市廣場的沃爾瑪超市,全麥面包數量不少。記者比較后發現,一款售價10.5元/400克的全麥面包,包裝標示全麥粉含量不低于30%;而另一款7.5元/400克的全麥面包,包裝標示全麥粉含量不低于27%。工作人員則介紹,只要有全麥粉都是全麥面包。

廈門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袁媛介紹,市面上有些標稱“全麥”的面包入口松松軟軟、紋理細膩,細看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竟是小麥粉,而非全麥粉,且只在表面撒一些麩皮。

一位在烘焙行業從業達十年的人士透露,從外表其實很難辨別全麥面包的真假。都說真正的全麥面包呈現黑褐色,但其實這也有可能是白面粉里加入糖漿、焦糖,再通過高溫烘焙制成的面包。

如何購買

挑選時要看配料表 最好是全麥粉排第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等單位曾在2018年推出《全谷物焙烤食品》推薦團體標準,其中規定全谷物焙烤食品全谷物含量需不低于27%,但這并非強制標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全麥食品市場亂象的背后是行業強制標準的缺位。到底添加多少全麥粉才能稱為全麥食品,目前尚無強制規定,不僅導致全麥食品生產亂象,也讓消費者無選購標準。

采訪中,多名業內人士呼吁,對全麥食品現狀,除了行業自律,還是需要制定有效標準,并依法予以治理。

在強制標準缺位的當下,消費者如何挑選全麥食品?袁媛表示,看配料表。因為預包裝食品上的配料表是按照成分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的,真正全麥食品的配料表上排名第一的最好是全麥粉。同時,鑒別真正有益健康的全麥食品大家還應該關注添加糖、脂肪和鈉的含量,配料表中添加糖(如白砂糖)的位置越靠后越好,脂肪、鈉的含量越低越好。

【鏈接】

何謂全麥食品

全麥食品用全麥粉制作而成。全麥粉則指將整粒小麥(小麥是全谷物中的一種),沒有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直接研磨得到的面粉。而小麥粉(普通面粉)是去掉外皮制作而成。

全谷物雖然好

并非人人適用

廈門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袁媛表示,與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保留了胚芽、麩皮,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含量更高。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緩解便秘、控制體重等,所以建議每天適當增加全谷物食物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全谷物每日攝入量為50g-150g。

同時,袁媛提醒,全麥食品雖好,但是對麩質過敏的人群、消化道疾病需低渣飲食的人群、慢腎功能不全需要限制鈉、鉀攝入的人群,應謹慎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