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距離全面“禁塑令”施行僅剩3個多月,相關領域準備得如何?從媒體調查來看,可謂喜憂參半,塑料吸管率先退場,但塑料袋、塑料飯盒卻不見收斂。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隨著環保理念漸入人心,我們向“白色污染”宣戰的態度愈發堅決。但著眼現實,總體上依然沒有跳出“抓一抓就見效,松一松就反彈”的怪圈。究其原因,往往就絆在了“方便”二字上。習慣了塑料制品的簡便易攜,對于住酒店沒有一次性用品、逛超市沒有一次性塑料袋、喝飲料沒有一次性吸管,多少會感到不適應;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開始的行動,極容易敗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方便”誘惑。這無疑提醒我們,禁塑必須“有破有立”,還是要在便利性上做足功課。
民眾的真實需求“宜疏不宜堵”,一“限”了之、一“禁”了之,往往效果不彰,也不可能“塑戰速決”。想要實現禁塑,關鍵是找到環保且方便的替代品。目前,順應禁塑大勢,不少企業已著手相關研發,可降解塑料在理想狀態下能夠實現一個月分解,價格約為普通塑料袋的兩到三倍。而且隨著垃圾分類蔚然成風,面對“廚余垃圾破袋”的要求,不少居民都表示愿意承擔高一些的成本,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說,無論從現實需求,還是民眾接受度來看,都到了研發推廣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時候。縱然目前相關技術還存在成本偏高、降解條件約束性多等問題,但加緊攻關,假以時日,定能用科技的辦法,為曾經不完美的發明打上環保的補丁。
禁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源頭減量、產品設計和中端回收、加工以及后端再生產品應用等各環節,也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等多元主體。在替代產品一時難以成熟推廣的情況下,各方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政府監管要真正落地、敢于碰硬,不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另外,涉及“白色污染”的監管對象“小散多”,執法難度大、成本高,仍需呼喚居民自律。作為地球生態圈的成員,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改變生活習慣,從一點一滴開始,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曾指出,當前人類的生活方式過度消耗了自然資源,如不改變這一趨勢,到2030年即使兩個地球也不能滿足人類需求。簡約適度、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對我們自身未來的保障,也是這代人對子孫后代應有的擔當。
關鍵詞: 塑料
相關內容
- 一年燒掉上千億,社區團購退場玩家過半 a>
- 種牙集采預計降幅達八成,300億市場暴利幾何 a>
- 2021年四季度廣州二手住宅成交量先抑后揚 現翹尾行情 a>
- 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2022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 a>
- 52戶企業,體驗交房即拿證! a>
- 徐州稅務精細服務“組合拳”助力營商環境再優化 a>
- 大慶去年前11個月全市專利授權3771件 a>
- 黑龍江碳交中心平臺完成的首單排污權指標交易 a>
- 勵普教育:兩地公布2021年初中級經濟師合格線,低至70分! a>
- 2021年大慶油田完成油氣產量當量4300萬噸以上 a>
- 哈市今年擬謀劃項目200多個 a>
- 齊齊哈爾市共有65戶企業通過高企認定 a>
- 齊齊哈爾這些培訓機構都被納入“黑名單 a>
- 大慶至哈爾濱市機場班線增加至13個班次 a>
- 2021年大慶石化實現營業收入591.33億元 a>
- Kindle這樣單一功能的產品不太符合大眾消費習慣 a>
- 曾認為黃金“老土”的年輕人已成為黃金消費主力 a>
- 方正證券2021年在湖南證券經營機構的書面投訴量居首 a>
- 財信期貨2021年在湖南期貨經營機構的書面投訴量居首 大股東為財信證券 a>
- 收評:指數分化滬指跌近1% 新冠檢測板塊掀漲停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