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今日報丨全民反詐 打造“無詐校園”⑨ | 高校有“計劃內預留名額”?小心被騙!
發布日期: 2023-07-03 15:52:45 來源: 東莞時間網


【資料圖】

同學們,歡樂的暑假即將開啟。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也要做好各類安全防范。其中,校園詐騙防范是暑期安全的“重要一課”,詐騙罪犯及其團伙往往針對學生及家長群體通過電話、網絡社交app、短信等方式套取錢財、危害人身安全且侵犯個人隱私進行犯罪活動。為增強師生家長對各類電信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識別力和敏感度,全力打造“無詐校園”,本報開設《全民反詐 打造“無詐校園”》欄目,整理發布常見的校園詐騙手段以及防范“秘笈”,助力廣大師生、家長度過一個安全、愉快的暑假。

/案例/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涉及高考招生的詐騙案件。被告人劉某對肖某稱自己和A音樂學院有“計劃內預留名額”的協議,只要肖某支付12萬元操作費,孩子不用考試就可以通過特招被A音樂學院錄取,并且會找A音樂學院的老師給孩子進行免費培訓。后來肖某發現并未有事先約定好的藝術培訓,且A音樂學院錄取名單中也沒有肖某好友孩子的名字,肖某也聯系不到劉某。后經肖某電話咨詢,A音樂學院招生辦回復其從來沒有“計劃內預留名額”,肖某意識到被劉某騙了,遂報警。

/反詐小課堂/

縱觀近年來利用高考進行詐騙的案件,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有的虛構有“內部名額”等特殊錄取渠道,謊稱低分也可上名校;有的偽造國外高校的招錄計劃,承諾出國入學全解決;有的散布支付費用可以提前查詢和調高考試分數;有的甚至通過租賃房屋、聘請師資、安排軍訓等方式,欺騙學生和家長已經實際入學。犯罪分子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考生和家長信息不對稱以及焦急、僥幸的心理,大肆騙取錢財。高考升學無捷徑可走,要從正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存僥幸心理,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的招生陷阱。

/防詐騙口訣/

所謂內幕和信息,全是騙子耍把戲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