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普通話 打好“語言牌”
發布日期: 2023-09-07 17:26:37 來源: 和合承德網
(資料圖片)
在灤平縣的街巷、村鎮間行走,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時時縈繞耳畔。在這里,人人會說的普通話承載著文化底蘊,如今又推動著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市依托標準普通話優勢打好“語言牌”,把普通話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大力傳播普通話文化、發展普通話應用產業,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基礎。8月28日,參加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的石家莊學員張鑫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灤平縣普通話體驗館里參觀體驗。在這里,他還了解了灤平縣成為全國普通話體驗區的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灤平縣的普通話字正腔圓,聽起來特別親切。”張鑫告訴記者,他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在新樂市經營一個家庭農場,雖然從小就學習普通話,但是受生活環境影響,很多發音依然很“地方化”。隨著農場越做越大,接觸四面八方的來客越來越多,張鑫更加意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回去一定得好好學習,改掉自己不準確的發音。”張鑫說。1953年,灤平縣被確定為全國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2012年、2020年被國家語委確定為全國“普通話體驗區”和“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在推廣普通話方面,灤平縣做了很多。灤平縣把普通話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傳播普通話文化、壯大普通話產業,連續11年舉辦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與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10余所高校合作設立“普通話體驗基地”“普通話教學基地”,積極承接少數民族學生等群體普通話教學、研究、實習等體驗活動;借助普通話優勢,與相關機構對接,打造集體驗、展示、培訓、考試、考級等為一體的普通話文化特色產業。“目前,我們正在和承德地區以及外省的多家高校洽談,開設播音主持微專業,進一步利用普通話體驗館積極推廣普通話,助推民族團結,力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更多貢獻。”灤平普通話推廣中心主任梁艷說。只有語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靈才相通。隨著新學期的到來,260名學生來到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求學,除了學好相關的專業文化知識,學生們也更多地關注承德標準普通話。據了解,自2022年獲批河北省首批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以來,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依托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和承德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將語言文字事業融入育人全過程,建成了校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研學體驗基地”,開設了語言服務微專業,產出了承德語言文化研究成果,實施了“普通話援疆星火計劃”,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自覺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意識。近3年,文傳學院學生普通話二級甲等以上達到88%,有近千名畢業生成為國內外普通話推廣的優秀使者,在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獎勵260余項。“未來,文學與傳媒學院將把語言文字與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工作與學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有機融合,更好服務教育和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為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李朝暉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