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3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油菜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李加納教授、曲存民教授,通過對甘藍型油菜黃籽GH06和黑籽ZY821高質量基因組的組裝,成功克隆了一個控制油菜種皮色澤的重要基因,并解析了其參與調控種皮色澤形成和類黃酮代謝的分子機制,為油菜品質性狀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食用植物油和飼用蛋白的重要來源。然而,油菜種子中富含的色素與多酚物質不僅參與非營養物質的積累,直接影響種皮發育中色澤的變化,還嚴重影響了菜籽油品質和餅粕飼用價值。相關研究表明,黃籽甘藍型油菜具有種皮薄、含油量高、榨取的油質清澈、原油中色素含量少等一系列優點。因此,黃籽性狀是油菜品質改良的重要目標之一。
然而,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黃籽種質,黃籽品系主要通過蕓薹屬作物種間雜交獲得,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前期實驗室研究證明,影響粒色變化的色素差異物質及其衍生物可通過類黃酮途徑的多個分支形成,涉及多個基因參與調控,但具體的調控機制不清楚,因此培育穩定遺傳的黃籽優異品系較為困難。
此次研究人員通過二代和三代基因組測序,結合Hi-C技術輔助組裝,獲得甘藍型油菜黃籽GH06和黑籽ZY821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在對粒色性狀傳統QTL定位基礎上,結合基因組、轉錄組等多組學分析,發現編碼R2R3-MYB型轉錄因子的BnA09MYB47a是控制黃籽性狀的主要候選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該候選基因與油菜種皮色澤呈現正相關,還影響了蕓薹屬作物種皮色澤性狀的重要組成成分表兒茶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和花青素苷及其衍生物等類黃酮代謝產物的合成。
該研究豐富了甘藍型油菜的參考基因組數目,特別是繼唯一已公布的No2127黃籽參考基因組之后,補充了新的黃籽基因組。這為黃籽和黑籽油菜基因組深入研究,優異基因資源的挖掘利用,培育高商業價值的油菜,促進蕓苔屬作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合成代謝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資源。(記者雍黎)
關鍵詞:
相關內容
- 我國科研團隊為油菜品質改良提供基因基礎 a>
- 陜西府谷木瓜鎮:“小積分”兌出鄉村“大文明” a>
- 榆林市小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a>
- 三部門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建設 a>
- 定了!三部門:從今年起廣西糖料蔗良法推廣補貼資金重點支持“機收” a>
- 二十歲正青春,攜手向未來!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喜迎20周年慶典 a>
- 國家已補貼農用水泵1.1萬多臺,看其品種與各地數量情況 a>
- 適應西藏農業生產的多功能青稞割捆機田間性能測試初見成效 a>
- 北京農機推廣部門多措并舉力保秋糧穩產 a>
- 5G RAN競爭力評估報告:華為連續5年蟬聯第一 a>
- 小明投影發布多款投影儀新品 a>
- 助力鄉村振興 首列喀什-深圳冷鏈專列成功開行 a>
- 為“抄近路”挖長城 文物保護怎能“留缺口”? a>
- 收評:創業板指跌2.11% 酒店及餐飲板塊漲幅靠前 a>
- 西部“最強大腦”以智能算力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a>
- 中國速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200萬輛整車下線:不到40秒可造一臺 a>
- 新能源車新勢力向上“沖”,究竟需要什么潛質? a>
- 單筆融資超百億元,汽車功率芯片這么熱? a>
- 人工智能的數字盾牌: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的策略 a>
- “智顯世界?璀璨未來”—首屆新型顯示璀璨展成功舉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