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客源穩定有底氣 擴容提質添活力——修文縣旅居產業發展觀察
發布日期: 2023-08-22 12:25:58 來源: 貴陽網

春在江南,夏在貴州,秋在西北,冬到三亞……當下,“候鳥式”康養旅居正成為“銀發經濟”新時尚。修文縣因生態良好、氣候涼爽,旅居產業起步較早,已積累一大批固定客源,成為很多“候鳥”的固定棲息地。8月中旬,記者在修文縣避暑旅居熱門村寨巖鷹山村、大木村、折溪村、石林村、大興村等地看到,一戶戶整潔的農家小院前停放著三五輛甚至十幾輛渝、川、鄂、粵等牌照的車。曾經一個個因村民外出務工而“空殼”的村子,現在人氣很旺,農家樂不斷涌現,很多村民正吃上“旅游飯”。


(資料圖片)

從市場需求、村民自發到政府引導,從經濟實惠到追求品質,修文縣正積極搶抓“爽爽貴陽”推動避暑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探索構建立體化、多樣化、多梯次的旅居產品體系。

隨著大量避暑游客的到來,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的民宿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徐其飛 攝

打造“候鳥”固定棲息地

來自重慶的退休老教師老楊一直想找個地方旅居避暑。“以前旅居,大家都想到的是去三亞過冬,但實際上,夏季避暑的需求同樣很高。冷了,可以多穿點衣服,太熱真的沒辦法。”老楊說。經其他“候鳥”旅居客人介紹,老楊來到修文縣小箐鎮巖鷹山村,租住村民的房子,開啟夏季棲息修文的旅居生活。

老楊來修文避暑已10年,他是看著修文縣的避暑旅居產業越做越火的。當年僅僅是老楊和幾個朋友結伴過來避暑,現在每年夏天巖鷹山村的避暑旅居客人已超過300人。

巖鷹山村的劉志英夫婦原本在外務工,看到旅居的客人越來越多,覺得發展前景不錯,2014年便回鄉做起農家樂,生意一年比一年火,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今天,他們家的民宿庭院不僅敞亮干凈,還配套了花池、花園,接待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前幾年,受疫情影響,稍微差一些,今年6月初就訂滿了,很多老熟人打電話來都訂不到了。”劉志英說。

隨著旅居客人越來越多,修文縣從政府層面進行引導,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早在幾年前,修文縣便進行規劃引導,在陽明洞街道幸福村、六屯鎮大木村、小箐鎮巖鷹山村、大石布依族鄉石林村、谷堡鎮折溪村等地大力布局特色精品民宿群,做大做強避暑經濟。

目前,修文縣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1個,有25個村寨、104家民宿從事鄉村旅居經營活動,有星級農家樂及標準級民宿53家,可統計的精品民宿床位達2800張以上。今年,隨著避暑旅居客人越來越多,“心學修文”已經成為很多“候鳥”的夏季避暑固定棲息地,擁有十分穩定的避暑旅居客源。

多舉措突出特色文化體驗

“剛起步時,主打的是經濟實惠。這幾年,來的客人對旅居條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像大木村,最初的旅居客人主要來源于重慶,現在,北京、上海、三亞、深圳的客人也不少,推動旅居服務提質升級已是發展的必然之路。”大木村黨支部書記李福貴說。

擴容和提質是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個主要方向。如何擴容?曾當過村干部也開過民宿的付先銳表示,農村自建房有嚴格的政策要求,每家農戶的房子容量是十分有限的。擴容,提升接待能力,對于普通村民來說不太現實。他表示,可以從發展村集體經濟出發,以村集體名義建設,或可打破這一桎梏。

如何提質?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修文縣民宿提質升級的路徑一般有三條:一是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打造精品民宿;二是村民在經營過程中有了收益后進行完善;三是以村集體經濟的名義,通過引入資本,提供高端服務。如大木村通過引入資本,修建高端酒店、會議中心等,與普通民宿形成差異化、互補性發展。

站在全縣的層面上,修文縣在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推動“爽爽貴陽”城市IP提升打造中,持續擦亮“龍場悟道”“紅色革命”“民風民俗”三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深挖文化資源,根據各村鎮的特點,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動,如在大木村舉辦六月六布依風情節、在石林村舉行鄉村籃球賽等,用“熱活動”撬動“涼資源”,讓旅居客人不僅能夠享受良好生態和涼爽氣候,還能夠體驗豐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

從滿足基本的食宿需求到突出特色文化體驗,修文縣發展旅居產業正漸入佳境。

構建立體化供給體系

“有的客人避暑,主要是來乘涼的;有的則是來享受生活、體驗文化的。”大興村的民宿老板雷招德說。“像我們這邊,目前提供的還是普通的避暑旅居服務,每人每個月的收費,包吃包住也就1500元。但像大木村、折溪村,每月都超過3000元。”

為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修文縣正在打造“三類民宿”,立體化服務體系初步顯現。

第一類是文化特色民宿“引居”。修文縣圍繞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陽明文化,打造以“悟道研學游”“紅色文化游”為主題的文化特色旅居集群。目前,已打造出文化特色民宿2處,今年吸引游客兩萬余人,其中,大木村已成“網紅村”。

第二類是經濟實惠民宿“留居”。通過標準化改造、市場化運作,盤活閑置資產,挖掘“避世村寨”資源,在折溪村、巖鷹山村等地打造以“農旅體驗游”為主題的避暑經濟實惠型旅居集群。目前,全縣常住經濟型旅居客超過3000人,每月每人消費約2800元。

第三類是景區集群民宿“游居”。特點是品質高、費用高、住期短。圍繞桃源河旅游度假區、蘇格蘭牧場等高品質景點,打造以六屯、久長“生態親子游”“休閑度假游”為主的高端民宿旅居集群。目前,景區集群民宿旅居15000人,助農增收500萬元。

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差異化、互補性的康養旅居供給體系是持續發力的方向,修文縣將以資源盤活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品質為保障,推動農文旅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譜寫“爽爽貴陽·旅居生活”的修文美好篇章。

修文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修文縣將立足“特色化”、聚焦“多元化”、突出“人性化”、致力“品牌化”,做強旅居產業,讓客人更有體驗感、滿足感、歸屬感、儀式感。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潘朝選

記者手記

發展旅居產業要充分考慮“銀發群體”的特殊性

當前,康養旅居產業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前不久,貴陽貴安從市級層面把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擺在重要位置,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相關措施,制定推進計劃,讓我們看到了“爽爽貴陽”搶抓避暑旅居機遇的速度和力度。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康養旅居應不止于食宿等問題,還需要更多關注“銀發群體”的特殊性,做好相應保障服務。

康養旅居群體多為老年人,有較大的健康隱患,尤其是可能突發高血壓、心臟病等,很多“候鳥”棲息的村子遠離縣城,距離醫院可能有幾十公里甚至更遠,如何做好相關應急預案、保障旅居群體安全,需要充分考慮。民宿老板大多是普通村民,服務能力有限,或可從村、鎮、縣乃至全市層面進行思考和設計,統一配套,做好相關保障工作。

同時,在旅居“候鳥”中,不乏一些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并且旅居時間較長,如果在旅居過程中發生意外,如何平衡旅居客人和民宿老板的權益,亦是比較現實的問題。有民宿老板說,他們曾與年紀比較大、身體比較差的客人約定,如果旅居過程中有什么“三長兩短”,責任自負。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村民在接待過程中確實存在這方面的顧慮或隱患。

此外,什么樣的房間、床位、樓層和生活相關配套更合適“銀發群體”,也值得細致思考。只有盡可能保障“銀發群體”的權益、規避民宿經營者的風險,才能讓旅居“候鳥”在棲息地享受更加愜意的生活,讓村民通過做好旅居服務增收創富,過上更好的日子。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