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上銀基金:買基金過程中的情緒誤區
發布日期: 2023-08-10 14:03:57 來源: 證券之星

今年是公募基金發展的第25個年頭,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27萬億元,產品數量超萬只,投資者賬戶總數逾7億,已成為廣大投資者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類工具。


(相關資料圖)

不過,伴隨著基金投資人數量的增長,上銀基金小編注意到很多投資者因為頻頻陷入養基情緒誤區,導致投資結果不盡如人意。

具體有哪些常見的“養基情緒誤區”呢?這里上銀基金小編為大家盤點幾條。

誤區1:買漲不買跌&買跌不買漲

很多投資者在買賣基金時,會受到市場情緒和自身心理的影響,產生兩種極端行為:一種是買漲不買跌,就是看到某只基金漲得很厲害就追著買入,看到某只基金跌得很慘就趕緊賣出;另一種是買跌不買漲,就是看到某只基金跌得很低就抄底買入,看到某只基金漲得很高就止盈賣出。這兩種行為都有可能導致我們錯過更好的機會或者踏空市場。

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并不能只考慮“漲”“跌”。首先,市場是變化無常的,我們很難準確預測未來走勢;其次,基金收益情況也并不是只和市場漲跌相關,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整體行業的長期前景等,都會影響基金收益情況。所以在買賣基金時,不能盲目跟風或者盲目逆勢操作,而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風險偏好、持倉情況等進行合理判斷。

誤區2:受基金的短期漲跌影響而頻繁操作

面對基金波動較大的情況,很多投資者都會感到焦慮,每天都在“要不要贖回”和“該不該繼續持有”間反復糾結,這樣的結果很可能導致頻繁操作,從而增加交易成本。

實際上,上銀基金小編一直建議大家用短期內不使用的資金來進行基金投資,這樣面對短期波動時情緒也會更加穩定,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理性操作。要知道,市場的短期走勢很大程度是情緒、資金等因素推動的,這些因素很難精準預判。

比起根據短期漲跌來頻繁調倉,上銀基金小編更建議大家執行投資紀律,選基金時“高標準”,持有基金時“更從容”。

誤區3:一口氣買很多基金

現在很多朋友已經有了“資產配置”的初步意識,大家都已經知道如果買的基金類型、風格和主題太趨同,就存在較大的集中性風險,很容易一跌全跌。但有些投資者又會進入另一個誤區——“過度分散”,認為“資產配置”就應該要買很多不同種類的基金來分散投資風險。

實際上,分散投資或許可以幫我們規避風險,但如果“過度分散”,就容易適得其反。一是因為持基過于分散容易攤薄收益,畢竟基金有漲有跌;二是每個人精力有限,持基數量太多的話,難以充分了解每一只基金;三是基金交易存在費用,成本也會增加。

所以上銀基金小編建議大家把持基數量控制在一個適度的范圍內,避免過猶不及。

基金是一種投資工具,而不是一種炒作工具。

再次提醒大家:

用更長期的心態來進行基金投資才是正確的喔~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