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田園綜合體”讓“村莊美、產業優、百姓富”
發布日期: 2023-06-20 14:51:08 來源: 金臺資訊


(相關資料圖)

“田園綜合體”建設能夠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一體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目標。中央一號文件曾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田園綜合體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2017年,財政部下發《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2021年,財政部明確,在總結2017年以來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13個省份繼續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位于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的大茅遠洋生態村是海南省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大茅遠洋生態村由遠洋集團與大茅村共同打造,通過農業為核心的多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村企融合發展、帶動本地就業,助力鄉村振興。大茅遠洋生態村位處三亞市東北部甘什嶺的淺山地帶,四周群山環繞,內部土地平曠,散落著屋舍、良田、河流,四季溫暖,氣候宜人。但因山中閉塞,之前村民生活并不富裕,2017年大茅村的人均年收入僅為8620元。

大茅遠洋生態村總占地17680畝,首期開放區域568畝,以熱帶高效農業為基礎,通過自營、招商引資、合作運營等多種方式,引入科技、教育、旅游、文創等行業優質資源,形成有特色、有產業、有內涵的多產業融合運作模式的新型農村樣板。

大茅遠洋生態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茅遠洋生態村整體建設周期從2021年至2023年,涵蓋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個方面,共計14個建設目標。旨在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可持續的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培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截至2022年,區域內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至28500元,已帶動農戶共447戶、約1461名村民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提供靈活用工機會年約3萬人次,成為創業致富的平臺基地、回歸田園的鄉村旅居目的地、備受歡迎的研學教育目的地。

田園綜合體建設帶動周邊村民在本地就業。為了激發村民動力,種植生產工人的薪酬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服務補貼、分紅等部分,多種途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去年還成立了勞務合作社,村民可通過合作社承接基礎設施建設零星工程,以及在特殊農業種植時期靈活“上崗”。粗略統計,勞務合作社已提供11600人次的靈活就業崗位,不僅減輕了企業用工成本,還滿足了村民的就業需求。

蔬果采摘、農事體驗、星空露營、篝火聯歡、田園騎行……今年“五一”假期,大茅遠洋生態村人氣很旺。大茅遠洋生態村黑金剛蓮霧園中,游客前來觀賞采摘;桑葚迷宮里,小朋友興致勃勃地了解蠶寶寶的一生;在房車營地,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匯聚一堂。

農業種植既是田園景觀,也是開展研學教育的實踐基地。全球知名種苗集團荷蘭瑞克斯旺在這里設立了海南試驗站,大茅遠洋生態村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建脫毒種苗實驗室。

遠洋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遠洋集團將立足熱帶高效農業,以“共同富裕模范村、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自貿港田園會客廳”為目標,讓大茅遠洋生態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