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為什么會出現總是推遲睡覺時間的行為?
發布日期: 2022-03-23 09:03:32 來源: 大象新聞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充足的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白天忙于工作,到了晚上終于可以放松,于是就喜歡睡前玩游戲、看小說、刷視頻、追劇,一不小心就玩到了凌晨。睡眠不足或睡眠拖延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徐亞輝博士告訴記者,睡眠拖延,嚴重的話可對患者造成精神、心理壓力,影響身心健康。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時候明明很累,躺在床上就是不愿意睡覺,玩手游、追劇、刷抖音等等,拖延至深夜甚至凌晨。偶爾出現這種情況并無大礙,在生活中自我調節或改變休息慣便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長期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就患有睡眠拖延,對生活、心理以及精神造成壓力。

就在3月初,徐亞輝曾接診一名年輕的女抑郁癥患者前來就診。經過對患者的生活、工作的慣進行了解,該患者經常加班到夜晚,夜班下班后,本該及時的休息來補充睡眠,卻躺在床上玩起了手機,久而久之出現了失眠,想睡睡不著。由于長期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給生活工作帶來消極的影響,整日郁郁寡歡、悶悶不樂。

睡前拖延癥被定義為沒有外部環境干預的情況下,總是推遲睡覺時間的行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行為?

徐亞輝告訴記者,睡前拖延癥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行為因素和生理因素。大家在心理上都有一種暗示,白天忙于工作,房貸、車貸、賺錢養家等千頭萬緒,時間根本不屬于自己,心理上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只有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時間屬于自己,可以不用為生活而奔波,內心會有一種釋放甚至是補償。

晚上睡眠時間短,白天就會出現情緒不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言語表達不清等,長久下去就會出現問題。

怎樣戰勝睡眠拖延癥?

徐亞輝稱,首先要改變對睡眠的不良認知,認為熬夜晚睡,白天補回來就行了。事實上,熬夜對大腦的損傷是補不回來的。要認識到按時睡覺是對自己身心的尊重和關愛,刷手機前可以提前設置一個小時左右的鬧鐘,定時定點睡覺。晚餐既不要吃得過飽,也不要吃得過少,睡前不要飲用濃茶和咖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或學會轉移注意力,比如看書,客廳走走,打破玩手機的慣。保證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應盡量避免放置過多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擾。讓身體在放松的狀態下早睡,最好能洗個熱水澡,喝杯牛奶,聽輕松的音樂,在輕松的狀態下入睡,逐漸養成按時睡覺的良好慣。

關鍵詞: 外部環境干預 推遲睡覺時間 為什么會出現 女性抑郁癥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