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明到清初,既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又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這個時代,一場反對儒教綱常倫理的啟蒙思潮正在興起,這種思潮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對人性的反思,甚至還有對皇權體制的質疑。從晚明到清初,既是一個追求個人生活和自由的時代,又是一個異彩紛呈的有趣的時代:這個時代盛產才子,創造力爆棚,文化高度發達,卻沒有相應的社會制度來配套。以至文人才子大多命運多舛,身不由己,滿腹才華卻無用武之地,英雄失路,托足無門,只能浪蕩江湖載酒行,在自己的心靈中自我放逐。尤其是在江山飄零之際,他們更是人如飄蓬,時時行走在死亡的邊緣,生命岌岌可危,顯示出個體生命的無奈與渺小。但是,毫無疑問,他們每個人都曾經真正地活過,活得天馬行空,活得肆無忌憚,不僅活得瀟灑,活得精彩,而且活出了個性,活出了自己。
那么,時逢末世,那些象征著時代精神的文人才子們都在做什么?易代之際,他們有著怎樣的個人選擇和命運?他們的個人選擇會對歷史的走向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的個人命運與歷史的進程有著怎樣的關系?《明末清初的才子們》即選取了從晚明到清初的27位才子,分別從“畸人”“戰士”“玩家”“降者”四個角度,觀察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選擇。作者并不僅僅單純講述這些文人才子的人生故事,更試圖詮釋他們內在的精神氣質和人文情懷,進而通過他們命運沉浮的生存啟示,解讀從晚明到清初的社會變遷,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際的時代樣貌。
《明末清初的才子們》
(資料圖片)
王 淼 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
>>內文選讀:
他們點綴了時代的星空
歷史進入明代中后期,無論從政治的層面,還是從文化的層面,都在發生著悄悄的潛變——盡管朱明王朝在專制極權方面無所不用其極,但到了明代中后期,隨著王陽明心學的傳播,商品經濟的萌芽,市集繁榮,市民階層崛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通俗文學的濫觴和出版業的繁榮等等各種因素,城市文化日漸發達,乃至“情教”勃興,“理教”式微,禮崩樂壞,王綱解紐,思想趨向多元,已經成為一個無法阻遏的事實。
一切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新的思想,新的意識,新的觀念,逐漸滲入古老的社會肌體。一場反對儒教綱常倫理的啟蒙思潮正在興起,這種思潮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對人性的反思,甚至還有對皇權體制的質疑。晚明同時又是一個盛產才子的時代,而得風氣之先的也正是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的才子們,他們或者在思想方面超人一等,或者在藝術方面勝人一籌,他們是先知先覺者,引領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走向和風雅時尚。因為思想過于超前,他們往往與自己所處的時代格格不入,甚至成為時人的眼中釘與肉中刺,但他們從不甘于被洗腦的命運,總是想活得更明白、更自由、更富有人的尊嚴——以唐寅、徐渭等人為發端,到李贄、湯顯祖等人將晚明啟蒙思潮推向高潮,直至黃宗羲、王夫之等人的學說最終成為空谷絕響,之于他們的時代,他們經歷的其實是一場從貌合神離到離經叛道的蛻變。
明朝的覆亡自然有著很多原因,明末文人文秉認為:“逆珰余孽,但知力護殘局,不復顧國家大計;即廢籍諸公,亦閱歷久而情面深,無復有贊皇魏公其人者。”清代的乾隆皇帝認為:“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鉆營阿諛。”而崇禎皇帝本人則從不把自己看作昏君,他認為自己雖然才德微薄,觸怒上天,但這都是大臣之過,他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這些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沒有觸及根本,究竟是不是昏君,自然不是崇禎皇帝自己說了算,閹禍,黨爭,內憂,外患,對于貫穿了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來說,卻都是一些看得見的事實。總之,時間到了晚明,歷史已經進入一個死胡同,誠如李潔非教授所形容的那樣,當歷史的黑暗積累得太久時,就能夠生成一種自我毀滅的能量,而所有外部的推動,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如果單從文化的層面來講,明清易代屬落后文化取代先進文化,無疑是一次文化的倒退。雖然明朝的統治已經腐敗透頂,但晚明啟蒙思潮卻帶來了一次歷史性的轉機,彼時的中國已經處于文化大變革與大覺醒的前夜,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與西方世界同步,已有即將進入近代社會的先兆。滿清取代朱明自有某種偶然的因素在內,卻畢竟成為事實,滿清立國之后仍然沿襲朱明舊制,在思想意識方面則更趨保守,尤其是大興“文字獄”,對意識形態進行嚴酷整肅,不僅使晚明啟蒙思潮遭到絞殺,晚明時期的個性覺醒和自由精神,亦最終被滌蕩一空。而明末清初的文人也經歷了良知與情感的苦苦掙扎,對于他們,是說話,還是保命,成為一個艱難的選擇。以是,清代樸學興起,考據之風大盛,當文人士大夫紛紛鉆進故紙堆時,整個社會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再也不復有開放的胸懷與包容的氣象。
從晚明到清初既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又是一個異彩紛呈的有趣時代。魯迅先生所謂:“紅腫之際,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或可用來形容這個相互沖突與矛盾的時代。注目這一時代,我既常常感到迷惑與不解,也會被一些人物所深深感動,諸如唐伯虎的詩酒風流,徐文長的佯狂瘋癲,張宗子的聲色犬馬,金圣嘆的靈心妙舌——之所以加上了唐寅和李贄等并不屬于明末清初的人物,是因為前者標志著晚明才子的正式登場,后者開啟了晚明的一縷文脈——生逢大時代,他們大多命運多舛,身不由己,滿腹才華卻無用武之地,英雄失路,托足無門,只能浪蕩江湖載酒行,在自己的心靈中自我放逐。尤其是在江山飄零之際,他們更是類如飄蓬,時時行走在死亡的邊緣,生命岌岌可危,顯示出個體生命的無奈與渺小。但是,毫無疑問,他們每個人都曾經真正地活過,活得天馬行空,活得肆無忌憚,不僅活得瀟灑,活得精彩,而且活出了個性,活出了自己。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們》中,我選擇人物的標準是有趣,他們首先是對于時代風氣頗有影響的人物,都具有引領時代風潮的氣質;他們都有一定的懷疑精神和原創能力,拒絕隨聲附和、人云亦云;他們都有個人的癖好,對人與物抱有深情厚意;他們都有真性情,具有特立獨行的鮮明個性。我寫到的每個人物都稱得上風華絕代,雖然他們的現實境遇、以及他們之于時代所起到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他們點綴了時代的星空,讓他們的時代更加迷人,卻不容置疑——我寫作這些文章的目的,即是試圖與這些有趣的靈魂對話,并以這些人物為線索,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際的時代樣貌,并通過這些才子們不同的個人選擇,解讀從晚明到清初的時代變遷:從晚明的多元文化到清初的政治大一統,獨立思考逐漸喪失存在的空間;從唐寅、徐渭到李漁、袁枚,思想深度呈一條拋物線的形式逐漸遞減,古代中國終于錯過了寶貴的轉型機遇,又一次墜入黑暗的空間。
我一直以為,作為歷史的一個環節,晚明與清初之間存在的不僅是時間的過渡,一定還有某種更深刻的聯系,而通過解讀明末清初的才子,或許就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出這種聯系。比如,徐霞客的出現意味著由士而仕已不是文人唯一的選擇,文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安排生活,他們不再安于政治社會的既有框架;比如,馮夢龍的出現意味著俗文學的高度發達,求“情”與求“真”,成為晚明士大夫執著的文學追求;比如,李漁的出現親身踐行了李贄的思想,意味著對好色與好貨的肯定,即便在謀生方面,文人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尤侗的出現意味著大一統社會文人格局的促狹,生活的精致無法遮掩思想的貧乏……如此等等,從中均能看出社會的風氣與時代的風向。
明末清初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這個時代既有傳奇的人物,也有傳奇的故事。我從十幾年前開始關注這些人物和故事,雖然時光匆匆,歲月變遷,但我對這些人物的崇敬和對這些故事的關注之心卻從未稍減。我也一直意欲以自己的文字走進那個斑斕紛呈、自由活潑的時代,見他們所見,思他們所思,感他們所感,并將他們的故事形諸筆墨——因為才疏學淺,我自然無法表達出這些人物的風度與故事的精彩于萬一,但我還是不揣谫陋,寫下這些文章,之所以寫下它們,就是在追懷這些人物和故事的同時,寄托自己的心曲。(本文系《明末清初的才子們》自序)
關鍵詞:
相關內容
- 讀書 | 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際的時代樣貌——《明末清初的才子們》解讀從晚明到清初的社會變遷 a>
- 別克清洗節氣門兒用匹配嗎(別克車多久清洗一次節氣門?) a>
- 2024款坦克300:19.98萬起,排隊提車的畫面能否再現? a>
- 走實干部廉政教育整頓 這家單位推出“廉政家訪” a>
- 伊戈爾:公司新能源產品具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目前訂單情況正常 a>
- 內蒙古“80后”農學女博士:做農業環保“守護人” a>
- 一條評論牽出千萬元制售偽劣功能性食品案,制售假團伙被上海警方抓獲 a>
- 河北“親情會見”,隱秘的監獄視訊生意 a>
- 溫州高速慘烈車禍!現場不忍直視 a>
- 南都物業:部分信托產品逾期兌付 a>
- 新進展!北京多區新建、改擴建優質校,部分學校9月正式啟用 a>
- 一穎看法丨女孩被商家攔阻并辱罵,只因“稱了不買”? a>
- 福鞍股份: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減持公司不超3%股份 a>
- 洪澇災害后公眾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來聽我省疾控專家的權威解答! a>
- 譽衡藥業: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億元 a>
- 嚴監管持續 4家私募被取消會員資格 a>
-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王傳福數度哽咽引車圈共鳴!長城CTO這樣回應 a>
- 被盜號背債1.3萬,為證明“他不是他”,民警幫辦45張證明才解綁!支付寶最新回應→ a>
- 一周產業基金 | 深圳寶安區發布百億基金群,長沙百億招商基金成立 a>
- 和平精英極限追獵怎么召回隊友?召回信標獲取方法介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