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全球新資訊: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體系舉辦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與管理技術培訓
發布日期: 2023-06-26 09:51:28 來源: 中國農科新聞網


(資料圖片)

為落實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責任,有效防范和遏制生產事故發生,提升安全意識和避險逃生能力。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和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的部署安排,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體系于2023年6月19~25日舉辦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2023年陜西省農村能源安全生產月暨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與管理技術培訓”活動。

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及崗位專家以農村沼氣安全管理與處置、農村沼氣安全生產技術和農村沼氣安全管理案例分析為主題,為全國和陜西省各市、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沼氣生產管理人員、業務骨干、沼氣生產企業和廣大用戶做了深入淺出、先進實用和貼近生活的科技培訓,各市縣相關部門及實施主體組織了線下分會場學習,廣大用戶積極參加線上培訓,活動期間講座視頻收看量累計突破35.21萬次。

6月19日,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邱凌教授主講了“農村沼氣安全管理與處置”培訓報告,截止發稿日收看量達15.73萬次。首席強調當空氣中甲烷含量在5%~15%范圍內時,遇明火或700℃以上的熱源即發生爆炸。進入厭氧消化器等密保容器操作和檢修時,一定要進行先放空沼氣,再排空發酵剩余物,再進行罐內氣體檢測,確保達到安全線后,方可進行操作和檢修,以防發生安全事故。同時,應注意H2S是劇毒性氣體,生活環境中H2S在600~1000微升/升時,30分鐘內會致人死亡。CH4是窒息性氣體,當空氣中甲烷的含量達25%~30%時,對人畜有一定的麻醉作用。CO2含量增加到30%左右,人的呼吸會受到抑制,以致窒息死亡。要求沼氣站應嚴禁煙火和違章明火作業,動火操作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重點講授了廢棄戶用沼氣池變身為衛生廁所厭氧轉化裝置、生活廢水生物處理裝置、液體水溶肥生產裝置和鄉村污水凈化裝置的原理和關鍵技術,講解了廢棄戶用沼氣池安全填埋技術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

6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郭曉慧副教授主講了“農村沼氣安全生產技術”培訓報告,截止發稿日收看量達11.31萬次。她講解了沼氣發酵原理與影響因素,指明沼氣的毒性、易燃易爆性和腐蝕性;講解了戶用沼氣池的安全生產防范措施,指出嚴禁在沼氣池出料口或導氣管口附近使用明火,并張貼相關標志。須經常檢查輸氣管道、開關、接頭是否漏氣。應配備有毒有害氣體及可燃性氣體監測器,以保證人身絕對安全。入池出料和維修必須在沼氣專業技術人員的親自指導下進行,嚴禁用戶私自入池出料和維修。人員進入沼氣池前,先把活動蓋和進出料口蓋揭開,清除池內料液,敞開放氣1~2天。排除殘存的沼氣。用鼓風機、電風扇等向池內強制吹風30分鐘以上,排除有毒氣體。入池人員系上安全帶,在池外監護人員監護下方能入池。入池出料和維修,可用防爆電筒照明,不能用油燈、火柴或打火機等照明。周圍禁止使用明火。

6月25日,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姚義清教授主講了“農村沼氣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培訓報告,截止發稿日收看量達8.17萬次。姚教授講解了沼氣工程事故類型主要分為火災、爆炸、窒息、機械力傷害及病原菌傳染等。控制措施包括消除火源,防止沼氣泄漏,創造良好的沼氣擴散條件,防止形成新的燃燒條件,阻止火災范圍的擴大等方法。對沼氣工程事故典型案例進行了剖析,分析了事故原因,總結了經驗教訓。

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市(區)、縣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管理人員、相關業務骨干及沼氣生產企業人員同步收聽收看和培訓學習,同時積極宣傳引導戶用沼氣池用戶參加線上培訓。從而進一步掌握沼氣安全生產和管理技術,樹牢安全責任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農村沼氣生產的安全穩定。

通過“2023年陜西省農村能源安全生產月暨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與管理技術培訓”,廣泛宣傳了農村沼氣安全生產的關鍵技術、控制措施及管理要點,增強了農村沼氣用戶的安全防范意識及應急處理能力,防范了整個沼氣生產過程中各種安全事故,對農村沼氣安全生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陜西省農業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體系)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