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要解決老年代步車難題需要等多個方面同時出手
發布日期: 2021-07-08 15:17:33 來源: 新安晚報

近年來,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的道路上,“老年代步車”(俗稱“老頭樂”)越來越常見,其低價、操作便捷、能遮風擋雨等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甚至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然而,這類車因安全性能差,引發的各種安全隱患越來越被關注。連日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宣城街頭走訪,聽聽車主、商家、交警都是怎么說的。

記者探訪20分鐘看到七輛“老頭樂”

7月7日上午9點10分,記者來到宣城市區玉山路與卜村南路交口。該路口四個方向都有住宅小區,且緊挨著路口有兩個菜市場以及眾多商鋪,人流量大。

記者站在路口進行觀察。在大約20分鐘時間里,記者看到七輛“老頭樂”從這一路口經過,其中六輛是三輪車,一輛是四輪車。三輪車都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四輪車在經過路口后駛入機動車道,速度較快。

離開路口,記者在玉山路與水陽江大道交口的非機動車道等紅綠燈時,看到前面有一輛三輪“老頭樂”,駕駛人是一名中年男子。讓記者驚訝的是,小小的三輪車上除了駕駛員,后排還坐了兩名女性,其中一人抱著一個孩子。

在宣城街頭,“老頭樂”幾乎隨處可見。記者在夏灣路與泥河路交口,看到一名中年女子將一輛紅色三輪“老頭樂”停在十字路口,緊挨著斑馬線,途經路口的車輛通行受到很大影響,而她徑直走進路口一家超市。

車主聲音“老頭樂”不是只有老人開

記者采訪中發現,“老頭樂”駕駛人并不都是老年人,有的是中年人,甚至還有年輕女子。

在宣城一家藥店門口,記者看到一輛四輪“老頭樂”,車體較大,車內有前后四個座位,車后還有一個車牌,上面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名字。“我這輛車買得不劃來,你要買的話到縣里去買。”車主是一名30多歲的女子,她告訴記者,這輛車一般她上班的時候開,車內空間較大,能裝不少東西。“不用考駕照,不像騎兩輪車子被雨淋。”女車主告訴記者,她的車花了一萬三千多元。車子有五塊電池,充一次電能跑四五十公里,時速能達到四五十公里。

這位女車主告訴記者,她身邊也有像她一樣的年輕朋友買這樣的“老頭樂”,“上班不遠的話可以開,接送小孩、買菜都方便”。

“我這車買的時候花了六千多塊錢,開了三年。我這三輪的便宜些,要是四輪的貴不少。”在宣城街頭,一名年約80歲的老人告訴記者,他住在宣城城郊,時常到市區看兒孫,自己年紀大了,騎兩輪電動車家里人擔心,有了這輛車方便很多。

商家說法能裝空調還能邊開邊充電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宣城市區一些電動車銷售店內,幾乎看不到“老頭樂”擺放銷售。“城區門面小,那種車擺不下。”一名品牌電動車銷售商對記者說。

7月5日,記者在宣城市區梅溪路一家品牌電動車門店,以消費者身份詢問是否能買“老頭樂”。一位店主告訴記者,他這里沒有賣,但可以帶記者去有實車銷售的店。

隨后,這位店主帶著記者來到宣城市區九州大道一處水果市場內。在一間店鋪門口,記者看到擺放了不少三輪“老頭樂”,店里也展示了一輛四輪“老頭樂”。記者詢問后,店主表示,那輛四輪車售價一萬五千元,三輪的要一萬兩千元。安裝五塊電池充滿電后可以跑六七十公里。若要加裝空調,則需要另加三千元。

交談中,店主還告訴記者,若平時開車距離較遠,他們還可以在四輪“老頭樂”上加裝一種燃油的發電機,能邊開邊充電,“這樣你騎再遠都不怕了”。

交警態度安全性能較差隱患比較多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查詢發現,在全國多地,相關部門對“老頭樂”開展了整治措施,不少地方禁止其上路行駛,有的地方禁止銷售,但問題似乎依然存在。

“現在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需要政府牽頭從多方面出手治理。”宣城市交警支隊交通管理科負責人7月7日告訴記者,“老頭樂”原本只應是輔助出行工具,現在卻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該負責人表示,從車速、重量、體積等方面看,三輪或四輪的“老頭樂”應屬于機動車,但這些車不在國家機動車目錄中,上不了正規號牌。相比正規廠家生產的燃油或新能源機動車,“老頭樂”沒有防撞等安全裝置,安全性能差,若發生事故,造成傷亡的幾率大。

“這些車在機動車道上行駛,速度慢,有隱患。若是在非機動車道上走,又會占據車道。”該負責人表示,“老頭樂”也讓交警部門在日常管理中“頭疼”,“駕駛人沒有駕照,車輛沒有在交警部門登記,扣車、罰款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車輛沒有保險,在賠償時又容易引發糾紛。”

在業內人士看來,“老頭樂”的問題日益凸顯,雖然有些地方禁止這類車上路行駛,但在具體落實時難度很大。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政府從安全標準、生產銷售監管、出臺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同時出手。

關鍵詞: 老年代步車 解決 需要 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