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唯一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到底是哪個?
發布日期: 2020-11-24 09:32:00 來源: 大河網

前不久,一條“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達5.7億。消息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西咸新區發掘了一處唐代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發現了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并稱,這是目前唯一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

在人們爭相目睹這方顏真卿書寫的墓志時,也有一些文博愛好者、書法界人士產生了疑問:過去,不是在洛陽曾出土過顏真卿書寫的《王琳墓志》《郭虛己墓志》嗎?怎么這次成了“唯一”“首次”?就這個話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采訪。

《羅婉順墓志》前,洛陽曾出土“顏書”《王琳墓志》《郭虛己墓志》

陜西出土的這方《羅婉順墓志》,在墓志的右下角可清楚看到“長安縣尉顏真卿書”8個字,說明書丹者是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

羅婉順卒于天寶五年也就是公元746年。碑文中,顏真卿自稱為長安縣尉,對照顏真卿年譜,他在天寶五年由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時間吻合。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考古隊張楊力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國內所見紀年最早的是傳洛陽出土的王琳墓志,王琳墓志里面自載是開元廿九年寫成的,但是這個墓志從公布情況來看的話,它應該不是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

張楊力錚所說的《王琳墓志》,于2003在洛陽龍門鎮張溝村出土,為盜墓者所掘。從志文紀年來看,系顏真卿書于開元廿九年(741年),時年才32歲。這也是其時代最早的傳世書法。碑文有“朝散郎前行秘書省著作局校書郎顏真卿書”字樣。

不過,《王琳墓志》因為有兩方存世而存疑。其中一方現藏于洛陽河洛古代石刻藝術館。

在《王琳墓志》出土之前,1997年于洛陽偃師市首陽山鎮一磚廠內出土的《郭虛己墓志》,為顏真卿書于天寶八年(749年),時年41歲。碑文有“朝議郎行殿中侍御史顏真卿撰并書”字樣。此墓志因深埋地下,所以完好如新,顏真卿所寫的碑文大多已殘缺損壞,所以顯得更為珍貴。

在傳世的碑刻中,顏真卿44歲時所書的《多寶塔碑》最為著名,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而《郭虛己墓志》的書寫時間,比《多寶塔碑》還要早三年。

回應:最終表述以正式考古簡報為準

在11月13日的“羅婉順墓志”發布會直播中,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也談及了上述這兩方顏真卿所書墓志,“《王琳墓志》在2003年出土于洛陽,是流散到社會上的,有兩個版本,其中必有一偽。《郭虛己墓志》是在磚廠取土時發掘的……”

他說:“顏真卿所有出土存世碑版中,要么是傳世的,要么是社會流散的,沒有一個是科學考古發掘的,而《羅婉順墓志》是。”

那么,《郭虛己墓志》是否為考古發掘出土的?

關于《郭虛己墓志》的出土經過,偃師商城博物館館員樊有升、鮑虎欣2000年在《文物》雜志發表的《偃師出土顏真卿撰并書郭虛己墓志》一文中進行了講述:“1997年10月,偃師市首陽山鎮磚廠在生產施工中,發現唐墓一座,偃師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當即派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在甬道內發現墓志一方。”《郭虛己墓志》是在當地施工中發現唐墓后,文物工作者開展搶救性發掘時,在墓內甬道發現。

對于媒體報道傳播最廣的“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這個表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向參與《羅婉順墓志》考古發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考古隊張楊力錚進行了求證。

張楊力錚說:“新聞發布會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在傳播過程中也會有(偏差),正本清源的話,還是要以在公開刊物發表的正式考古簡報為準,最近正在抓緊進行整理,最終還是要以成文的東西為準。”

對于此前出土的《王琳墓志》《郭虛己墓志》,其表示,“都是知道的,但環節是不完整的,有的是發現后上報,考古工作者介入,但是從科學價值來說,它的信息是不夠完善的,是有遺憾的”。

關鍵詞: 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