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廣州強調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發布日期: 2020-10-22 16:16:43 來源: 廣州日報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日前發布公告,征求對《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修改稿》)的意見。《修改稿》強調,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園的實際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與方法,但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從成因來看,近年來“幼升小”壓力不斷向前傳導,造成了幼兒園“小學化”。而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更是加重了這一問題。一些民辦幼兒園為了贏得市場競爭,具有迎合家長“不輸在起跑線”的動機。加之早教的火熱,社會培訓機構的介入,更讓教育焦慮在家長中有蔓延之勢。所以,制止幼兒教育“搶跑”,務必從源頭做起。

首先,抓住社會治理的源頭。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從來都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如果基礎教育脫離循序漸進的軌道,那么幼兒園保教工作便會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偏離立德樹人的目標。因此,有必要切斷“幼升小”的壓力傳導路徑,并加強對幼兒園辦學的支持與指導。為此,《修改稿》明確要求幼兒園應把好招生的關口,禁止任何形式的測驗或考試,并有義務常態化指導家長開展科學育兒。同時,《修改稿》強化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提高保教質量的監管責任,形成了多措并舉的制度架構。

其次,抓住資源供給的源頭。也就是說,加大投入優質教育資源。之所以“幼小銜接班”“學前班”有市場,關鍵還是教育資源供需之間存在不平衡。《修改稿》明確支持多元辦園,建立扶持民辦幼兒園的長效機制,逐步增加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數量,把“常住人口千人學位不低于四十座”作為布局規劃幼兒園的標準。這些舉措都對加大資源投入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抓住社會心理的源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頭。對幼兒教育來說,家長的認知構成了社會環境的“基本盤”。幼兒園一方面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使幼兒教育寓教于樂,另一方面則要加強與家長的互動交流,促使家長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幼兒園可以多組織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切身感受到孩子的進步,從而增進對幼兒園保教理念的信任和支持。

當然,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關鍵在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幼兒園要積極創新,重視教學游戲的開發,幫助孩子們從小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楊博)

關鍵詞: 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