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深圳將在5年內培育600家“小巨人”企業
發布日期: 2021-09-17 16:05:21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如何解決經濟發展中“卡脖子”的難題?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他們專注細分市場、掌握核心技術,逐漸成為了突圍的關鍵。9月16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簡稱“中博會”)和首屆高峰論壇在廣州拉開序幕,而這批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也成為了展會的一大亮點。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四大特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更是其中的領軍者。據統計,本次展會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總參展企業總數的80%以上,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就占了約40%。

目前,深圳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省排名第一。在中博會,深圳中小企業在創新制造方面的實力也得到了印證——1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集體亮相深圳展團,多家企業展示了其最新的“專精特新”新品,90%以上的新品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這些“小巨人”企業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迸發出“大能量”填補了市場空白,正逐步成長為支撐深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力軍。

首批“小巨人”持續創新,填補行業空白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有8家深圳企業榜上有名。在中博會的深圳展區與“專精特新”新品發布展區,記者仍然看到了不少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身影。

專注于高端半導體發光器件研發的旭宇光電(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全光譜LED光源”專利技術,旭宇光電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黎學文博士介紹,基于該專利技術開發的雙藍光全光譜產品顯色指數可達98以上,藍光相對強度同比市場同類型產品低30%左右,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照明、護眼臺燈、家居照明等領域。近期,旭宇光電又被工信部列入建議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黎學文告訴記者,大概從2017年開始,自己就感受到了中小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企業需要擁有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們正在加強產學研合作,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深圳信息技術學院都建立了合作。”

從華強北走出來的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也被工信部評為第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9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12月榮獲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自此成為軌道交通領域細分龍頭。如今,深圳地鐵20多條營運線,除卻1號線,其余基本已采用科安達計軸系統,在深圳市覆蓋率約9成。

科安達展會負責人、董事會秘書郭澤珊介紹,軌道交通信號計軸系統是科安達主營業務之一,其能夠確定列車位置、運行間隔、行駛方向和速度,提供列車追蹤的調配安排與安全保護。曾經,計軸系統被國外巨頭壟斷,科安達在引進德國技術的基礎上吸收、消化再創新,填補了國內這一空白。

“小巨人”企業擴容,加速解決“卡脖子”難題

隨著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公布,截至目前,我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小巨人”企業的擴容,使得一系列“卡脖子”難題逐步得到解決。

立足于解決醫療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深圳惠泰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推出了業內首創的“三機一體”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同時,它也是中國第一家獲得電生理電極導管、可控射頻消融電極導管市場準入并進入臨床應用的生產廠家,打破了國外產品在該領域壟斷的國產廠商。

在“專精特性”新品發布展區,記者見到了這款“三機一體”的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系統將三維心臟標測系統、多道電生理記錄儀、心臟刺激儀一體化,這就相當于智能手機將聽音樂、看視頻、拍攝等多個功能整合在一起。一體化后,設備價格直接減半。” 惠泰醫療產品經理范志寬告訴記者。

同樣在醫療領域填補了行業空白的還有深圳麥科田生物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客戶經理黃剛向記者描述了兩個不同場景:一位急診患者需要進行磁共振檢查,在強磁場的環境下,輸液仍然能不間斷、精準地進行;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肆虐的背景下,醫生在負壓隔離病房外,通過一塊顯示屏就能及時掌握病房內患者的輸液信息,最大程度地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2020年,麥科田入選第二批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深圳將在5年內培育600家“小巨人”企業

近年來,深圳市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從普惠金融、人才培訓、管理診斷等精準服務著手,引導中小企業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搶占市場制高點,爭當“小巨人”企業。借助一系列的政策東風,深圳諸多中小企業不斷成長,最終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截至目前,深圳共有16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列全國第四、全省第一。

記者從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獲悉,在深圳16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22家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含已過會),59家企業已經完成股改。而在287家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深圳有73家企業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27家企業上市,49家企業完成股改擬上市。

從搭建平臺到解決實際困難,深圳早在2012年便開始努力實踐。截至2020年,深圳市對小型微型企業為提升專精特新發展水平的補貼投入累計資助1169家次,資助總額2.3億元。

據悉,在已有169家“小巨人”企業的基礎上,深圳將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培育600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