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沈陽的95后女生薛茗予為了“重拾閱讀習慣”,常常到付費自習室里一學就是大半天。作為付費自習室“深度用戶”,薛茗予覺得,如今的自習室遍地開花,選擇多了也要“貨比三家”了,畢竟“你只管學習,其他都要交給自習室”。
2019年被稱作中國付費自習室的“元年”。這項在日韓兩國擁有成熟市場的共享經濟產物,雖然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曾一度低迷,但作為年輕人剛需市場,創業者仍在不斷入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付費自習室用戶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20年中國付費自習室市場規模達167.47億元,2022年預計將接近400億元。
付費自習室成年輕人的新“打卡地”
薛茗予對兩三年前付費自習室的印象是“一間房、幾張桌、開著空調,一天收費6元”。現在她發現,沈陽的付費自習室越來越多,且越來越正規了。
“有私密空間,環境好,有咖啡和自助打印機等,自習室就是給環境和氛圍付費”,薛茗予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現在她已經在家附近一間付費自習室購買了季卡,“和其他自習室不同的是,這家店分男生、女生自習室,還有休息室可供短暫躺一會兒,老板很負責任,看到你休息時間長了還會來催你學習”。
在南京讀大學的朱國瑞也發現,去年突擊專升本考試時常去的自習室,到今年已經開了4家分店了。“2019年在上海了解到有付費自習室時,還專門去打卡體驗。”朱國瑞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選擇在付費自習室學習,也是因為共同租房的朋友不考試,自己在家復習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在家上完網課,下午到自習室刷題,一張桌子、一盞臺燈,能讓自己沉浸在‘不成功便成仁’的緊張學習中。”
與之前火爆的“星巴克氣氛組”類似,年輕人來付費自習室學習追求更多的是“大家一起營造的學習氛圍”。雖然不是高頻需求,但每到考研、考證、考公等時期,付費自習室的旺季也就到了。在某款年輕人常用的點評App上,自習室儼然已成為“學習培訓”頻道里的一大種類,在社交平臺分享自習室體驗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
記者在北京望京附近走訪發現,各大寫字樓里的自習室面積一般在100-200平方米,被劃分為可使用電腦的“鍵盤區”、需要安靜的“靜音區”、帶有簾子的“暗室”等,有咖啡、茶飲、文具、充電線等增值服務,甚至貼滿墻的“雞血”口號和“成功上岸”的考試回憶帖,都已經成為自習室的“標配”。
來這里學習的年輕人,有的在備考注冊會計師,有的在備戰考研,有因疫情留在國內在上網課的留學生,也有因為遇到鄰居裝修而過來工作的自由職業者,更有一批年輕人將自習室當作了“網紅打卡地”,體驗時下流行的“沉浸式學習”。
入局容易,但“自習室+”模式難尋
位于北京東大橋地鐵站旁邊的自習室是姚女士兼職開辦的,開業已兩個多月,每天一下班她就會來到這里。為了降低激烈競爭下的經營風險,姚女士選擇了加盟店的形式,把“三味STUDY”品牌引入北京。“目前這家品牌自習室在上海、蘇州、長沙、合肥等多個城市都有分店。我們看中了成熟品牌背后帶來的引流作用,比在地鐵站附近發傳單宣傳更加精準。”姚女士說,成立分店前期投入資金40多萬元,最初一周僅有幾名客人,現在每天客流量約20多人,甚至會有一些學生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學習氛圍,“客戶人群越來越廣,這個行業需要慢慢來,未來站穩腳跟后也會考慮打造社群,給來這里學習的年輕人打造不同的學習交流小圈子”。
因為高復制性和門檻低,開分店成了付費自習室擴張的主要模式,也有不少經營者和姚女士的想法一樣,想打造“自習室+社群”的概念,來增加用戶粘性。
去年下半年,90后男生黃鈺和3名初中同學一起,在安徽省淮北市開了一家自習室。“2019年我們剛了解到付費自習室項目時,淮北還沒有一家店。但去年6-8月,一下子冒出來12間自習室”,黃鈺坦言,因為沒有創業經驗,前期選址、裝修等籌備工作就進行了三四個月。“其實這個行業同質化很嚴重,區別可能就在裝修選材、通風系統等小細節上。前期投入二三十萬元,目前仍處于微虧狀態。我們能想到的未來的差異化運營,也只是賣賣周邊文具、考試資料和社群運營”。
激烈競爭下,一邊是新店不斷涌入,一邊是行業出現“轉讓潮”。記者在某點評網站瀏覽發現,位于北京各大商圈的寫字樓里,既有“尚未營業”的自習室、剛剛開業的“優選新店”和被網友打出高分的“老店”,也不乏“暫停營業”標識的“退場選手”。“自習室行業已經開始優勝劣汰了”,北京望京的飛躍島自習室創始人榮富國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看著周邊自習室開開停停,也見過“上個月進場、這個月就關門的”,“自習室行業并非是暴利行業,也不是大眾認為的租一間房就能夠做的‘二房東生意’,關鍵在于如何長久打磨產品,配合用戶需求變化來持久提供所需要的氛圍,這是很耗費精力的事情。”據他介紹,每月的分攤成本要近5萬元左右,一個月的營業額僅有七萬元左右,“我們理想的回本時間大概在兩年半左右”。
早在2019年,榮富國和幾位合伙人便看到了付費自習室的市場潛力。當時北京僅有七八家自習室,趁著新興行業的“風口”,他們曾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和太陽宮附近各開了一家自習室。“疫情后關停了這兩家自習室,我們也不打算恢復這兩家自習室的運營了,行業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還需要再觀察”。
他們嘗試過做社群服務,但因為“前來學習的年輕人有各式各樣的備考需求,很難做到相同交流”;他們也考察過時下流行的無人管理模式,“但隨之而來的是,自習室衛生條件變差了,換水等工作要客戶自己完成,體驗感反而下降了”。榮富國覺得,“還是要把用戶需要的安靜整潔的環境還給他們,這是用戶來到自習室的最基本也是最高要求。對于經營者,還是要把精力放在人性化服務,甚至加入智能產品來應對新需求,這或許是未來的競爭力所在”。
24小時營業、無人監管……新模式背后仍存安全隱患
記者走訪發現,主打“24小時營業”和“無人監管”的付費自習室,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往使用。但榮富國覺得,這類新模式背后存在的安全隱患讓他無法放棄“有人監管模式”,“首先,24小時營業會給一些需要刷夜學習的年輕人提供場所,但這類用戶畢竟占少數,全天候的空調、新風系統等的運營成本不小,而且熬夜對身體的損害大,這種學習方式是不應該提倡的;另一方面,無人化管理還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丟東西是小事,但危害人身安全則是萬劫不復的大事了”。
盡管“三味STUDY”品牌下也有24小時營業模式,但姚女士也沒有過多考慮,“用戶多為女生,夜間還是要注意安全。有人管理模式,雖然增加了人工成本,但運營起來更加容易控制風險”。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分享說,“因為沒有攜帶身份證,酒店、圖書館、網咖等場所都進不去,但付費自習室不需要查驗身份證,只要購買了時長,掃碼就可進入”。也有網友在使用自習室后留下了點評稱,“自習室人員密度大,空氣不太流通,環境還需要改善”。
對于付費自習室售賣的時長卡、月卡、季卡和年卡,有用戶提出疑問,“和健身房售賣儲值卡一樣,如果自習室倒閉了,沒有到期的卡又該怎樣處理呢?”(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相關內容
- 付費自習室入局容易但“自習室+”模式難尋 a>
- 天津繁華商圈的多家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紛紛加速應季服裝甩賣 a>
- 太過時髦的家電產品著實中看不中用 a>
- 區域性小眾食材“突圍”靠什么 a>
- 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到1.83億 a>
- 武漢全市所有新建商品房項目售樓部暫停聚集性銷售活動 a>
- 8月4日0時起旅客可免費退票國內機票 a>
- 鐵路鄭州局暫停發售鄭州東站和鄭州車站至北京地區車站車票 a>
- 正在紛紛上市的新式茶飲企業如何解決食品安全隱患? a>
- 通信運營商的外呼公司明目張膽甚至“名正言順”還要持續多久? a>
- 主打家庭牛排RTC品牌小牛凱西完成近億元的A輪融資 a>
- 深圳市聯合港口企業增開外貿加班船 a>
- 深圳福田建成超過100公里里程的智慧道路 a>
- 線上渠道成為中國寵物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 a>
- 常見的食療茶飲祛濕方法效果也很好 a>
- 太原市67個小區進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計劃獲得資金8500余萬元 a>
- 太原鐵路7月份旅客發送量累計646萬人次 a>
- 缺水會對人體產生什么影響? a>
- 推薦了五個健康吃雞蛋的方法 a>
- 武漢青山區改造的49個老舊小區全部通過驗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