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虛假發貨雖是一方行為卻導致多方受損
發布日期: 2021-07-06 16:50:31 來源: 中工網

昨日,有網友稱自己在某電商平臺上購買產品后,在未收到貨物的情況下顯示該物品已由“本人簽收”,與商家聯系后被要求“申請退款”。這是現在各類電商平臺存在的較為典型的虛假發貨行為,使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方式,提高店鋪銷售量,達到“被動刷單”的效果。

這種無視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直接反噬商家信譽。在店鋪經營過程中,消費者反饋是一個影響產品銷售量的重要因素。各大電商平臺上,看“評價”中已購商品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購買行為是否發生。而好評的來源,恰是因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得到了良好的購物體驗。反之,在任何商業行為中,推翻誠信合作的可能,就是推翻長久發展的可能。

從整個產業鏈范圍來看,虛假發貨雖是一方行為,卻導致多方受損。商品物流信息正常顯示,簽收人為本人,但為什么沒有收到貨?是不是快遞員沒有送到?是不是快遞公司的物流出了問題?消費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這些疑問,將責任歸于快遞公司,造成對快遞公司的誤解。同時,電商平臺作為承載商家銷售行為發生的平臺,也為商家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頻繁出現商家失信的情況,平臺信譽也會受到損害。最終除了商家能夠短暫地獲得一些有限的銷售數字增長之外,無一方能夠受益,而一旦有消費者對這種行為進行舉報和反饋,商家也再難坐享紅利。

盡管國家法律法規和電商平臺對電商買賣行為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但如今的電商環境仍然魚龍混雜,各類惡意欺詐行為層出不窮,有不少商家為了暫時的利益選擇鉆空子或打擦邊球,損害消費行業全產業鏈上其他參與者的權益。這也要求監管部門和電商平臺加強管理力度,嚴厲打擊虛假發貨行為,為消費者營造一個良好的電商消費環境。(泉明 小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