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遏制中國?“這已經不在美國能力范圍”
發布日期: 2023-07-28 19:53:27 來源: 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3日刊登題為《為什么美國正在輸掉與中國的技術戰》的文章,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全文摘編如下:


(相關資料圖)

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拜登政府對高端芯片等的出口限制減緩了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進程,中國圍繞技術限制展開的努力已經取得驚人的進展。中國決心要成為下一次產業技術浪潮的領先者。

西方分析師過高估計了技術限制對中國的影響,也低估了中國繞開技術壁壘開展工作的能力。

在特朗普政府2020年禁止向華為出售美國高端半導體后,西方媒體曾預測,中國的5G普及工作將陷入停滯。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中國的5G基站數量在2021年翻了一番,達到143萬個;2022年這一數字增至231萬個,而全球5G基站總數也只有300萬個。

中國正在推進技術進步,而且成果顯著。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爭取領先地位的努力似乎發展順利——人工智能已經在生產、物流和服務中發揮作用。

除了已經在中國擁有大規模生產業務的大型制造企業外,美國制造商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努力。

電信基礎設施和相關應用也提振了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出口。自2019年以來,中國對東盟國家的電信出口增長了50%,對巴西的出口增長接近100%,對土耳其的出口增長達250%。寬帶對非正規就業比例高的國家具有變革性影響。支付系統因此可以放到智能手機上,向企業家提供信息和銷售機會。它降低了包括教育和醫療在內的服務業成本,培育了新的產業。

中國在2023年成為全球汽車制造業的領導者。高科技制造和規模經濟很可能增加中國的優勢。1908年,亨利·福特將福特T型車定價為800美元,相當于當時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這創造了大規模擁有個人汽車的時代。現在,續航里程和動力都足夠的中國國產電動汽車售價在1.1萬美元左右,略低于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生產的價格低廉但功能齊全的電動汽車很可能占領歐洲低端汽車市場。

為什么說美國的技術制裁失敗了?

正如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本土芯片設計在行業應用上具有競爭力,雖然通常比大型語言模型要求的算力低,其表現卻與英偉達或超威半導體公司的產品相當。

美國業界領導人認為,阻止中國企業通過云服務利用美國人工智能算力的做法也不會取得多大成果。

美國現在面臨的是不認真應對就將失敗的局面。美國加強對華技術出口限制似乎未能阻止、哪怕是放慢最具戰略影響的人工智能應用的推廣。與此同時,對華出口限制反而減少了美國半導體企業的收入,危及它們的研發預算。

限制對華技術出口充其量只是權宜之計。最終,中國將研制出自己的產品。

不過,即使作為權宜之計,結果也是失敗的。美國的限制措施從多方面增加了中國技術革命的成本,但并沒有形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阻礙。相反,美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有限技術應用還集中于那些在中國有重大業務的企業中。

因此說,現在試圖遏制中國為時已晚,這已經不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

責編:海聞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