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交通行業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
發布日期: 2021-06-04 16:55:18 來源: 第一財經

交通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多家機構日前建議,加快推動汽車電動化轉型,優化綠色交通公共基礎設施,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和滴滴發展研究院日前聯合發布《數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交通行業“雙碳”目標的達成更為艱巨,應在頂層設計、道路空間布局、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汽車電動化轉型、綠色低碳技術等方面持續突破。

交通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碳排放量的10%左右,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業碳排放中的占比約80%,且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以道路交通為主的交通行業綠色化轉型勢在必行。

《報告》稱,數字出行通過發展慢行交通、共乘交通,推動汽車電動化轉型帶來的減碳效應強。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不僅搭建了綠色交通體系,也緩解了道路擁堵,降低了城市車輛的整體怠速排放。

據統計,每年我國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交通擁堵已經成為阻礙城市高效運轉的“頑疾”。根據相關研究,車速與碳排放量存在相關性,當車速越接近經濟車速,百公里碳排放量越低。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驅動城市交通體系的智能管控,可以緩解道路擁堵,降低排放。

《報告》建議,在交通領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明確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和時間表。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前布局,如將慢行車道、共乘車道納入城市路網的總體規劃,將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范圍,并運用樁聯網技術增強充電網絡的互聯互通能力。

同時,鼓勵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拼車、順風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具有綠色屬性的出行方式成為出行新選擇,并研究將其納入交通規劃和綠色出行體系的可能性,擴充綠色出行體系的內涵。

《報告》還建議,加快“政策+市場”雙輪驅動,進一步明細汽車電動化轉型的行動路徑,如針對不同區域的區域特征和技術水平制定不同的轉型方案和時間表。精細化補貼方案,變“購置補貼”為“運營補貼”,切實提高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在推動乘用車電動化轉型的同時,加快推動貨運車輛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適度降低電動汽車加入數字出行平臺的準入門檻。

有關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交通運輸企業是生產端碳排放的主體,也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體,對于交通運輸領域的大中型企業應盡快開展碳排查,制定各自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并細化減排戰略和措施。

關鍵詞: 交通 中和 時間 任務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