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李勝財:援藏路上,我愿做那株最不起眼的“沙棘”
發布日期: 2023-09-09 08:13:19 來源: 益陽日報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浩軍 通訊員 羅中華

9月4日晚,李勝財仍在寫稿、校稿,錄制旁白,忙完這一切,已是次日凌晨2時。李勝財是桃江縣新聞中心主任,現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融媒體中心掛職。


(資料圖)

為了心中那片“神秘的圣地”,

他義無反顧地報名援藏

“我準備報名參加援藏工作,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5月的一天,李勝財向家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家里人半晌未回過神。從部隊轉業后,李勝財進入桃江縣委宣傳部工作。他勤勉敬業,新聞稿件經常在中央、省、市媒體上刊發,業務能力倍受領導贊賞。

工作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家人多少有些不解,轉業回來沒兩年,又要奔赴高原。“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則援藏通知,綜合考量,覺得專業、受援單位都與自己的情況相符合。”李勝財向他們敞開心扉。“從1994年開始,不少干部踏上援疆援藏之路,在那片土地上奉獻自己的智慧與才情。雖然條件相當惡劣,但他們都仍堅守下來,我是有18年從軍經歷的老兵,更能上!”在李勝財心里,那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雪域高原條件不好,李勝財高原反應明顯。初上高原的那一個星期,他血氧含量低,晚上無法入睡,還時常伴著陣陣頭痛。“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高原上再缺氧,我們也絕不能缺了這種湖湘精神……”他一次次給自己打氣。

想家了,李勝財會和家人視頻聊下天。視頻中,他總是報喜不報憂,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家人,一再叮囑家中年邁的雙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每一次都告訴家人,他在山南一切都很好。

軍旅生涯讓他做事有底氣,開創性工作讓自己融入“山南”

李勝財被安排在山南市融媒體中心掛職,他的工作任務就是在最短時間內,為融媒體中心培訓出一支富有戰斗力的全媒體團隊。

肩上擔子很重,可李勝財從容應對。部隊里的歷練,讓他做事有“底氣”:他曾用一周時間,背下長達30多頁的宣傳資料,為前來視察工作的將軍做講解。

李勝財精心準備,結合自己的新聞經歷,給融媒體中心的年輕記者、編輯上了一堂《黨員干部應具備的新聞與媒體素養》課。“課后,年輕的編輯記者與我聊天,說聽李老師講課很是享受,不僅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更讓我感受到了動力。”

處處都可以見到李勝財的用心。在他的精心策劃下,《大美山南 每周一景》專欄濃墨重彩推出。該專欄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展示山南的人文山水風光,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山南。李勝財不僅自己撰寫文案,還自己當出鏡記者、錄制旁白,專欄一經推出,好評如潮。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桃江融媒體中心也同步推出這個專欄,進一步擴大了山南的影響力。“制作這個專欄,花費了我們小組大量的心血,我們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專欄得到了大家的認同,這讓我很開心。”李勝財說。

李勝財將筆和鏡頭對準了最普通的群眾。《我們的家園是“花園”》,文章開口很小,寫的是瓊結縣加麻鄉昌嘎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讓家園美起來。村民次仁卓瑪在自家院中,種滿了花花草草,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浴室;村民巴吉老人在自家陽臺曬著太陽,悠閑地喝著酥油茶,家里的花兒開得正艷。那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字,那些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鏡頭,無不讓人對美麗的山南、文明的山南,充滿了向往。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滿懷真情,

他為援藏工作隊深情而歌

“這篇稿子我前后改了七八遍,《湖南日報》以大篇幅刊發出來,湖南援藏工作隊員看了后,都倍感振奮,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電話里,李勝財顯得很興奮。

李勝財所說的這篇大稿《把汗水揮灑在雪域高原——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掠影》,刊發于8月24日的《湖南日報》要聞版。作為一名宣傳戰線的尖兵,報道好援藏工作隊的工作,是李勝財的一項重要工作。

為了報道好援藏工作隊,李勝財一次次深入扎囊、貢嘎、桑日等區縣采訪;走到援藏工作隊員身邊,聽他們講述自己親歷的往事;走近藏民,傾聽他們發自內心的謝意與感激。“那段日子,我被援藏隊員的故事感動,我在腦海里反復思索著,用怎樣的方式把這些呈現出來。”靈感迸現,他用三個小標題來構架文章。“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說的是項目建設成果顯著;“高原上缺什么,就要全力補什么”,寫的是人才援藏、醫療援藏、湘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書寫新時代‘援藏精神’”,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李勝財歸結為這樣幾個關鍵詞,血性、擔當、吃得苦、有韌性等。

有付出自有收獲,短短時間內,李勝財為援藏工作隊鼓與呼,有《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走筆》《“湘人特質”在雪域高原深情綻放》《藏族傳統村落果吉村的“蝶變”之旅——一套“組合拳”打出“新容顏”》等稿件在《西藏日報》《山南報》等媒體重磅推出。

與李勝財再次電話聯系上時,他剛從海拔4500米的錯那縣千年沙棘林采訪下來,電話里他一直驚嘆于沙棘樹在如此惡劣條件下的頑強生長。李勝財說,高原雖缺氧,但他愿意做那一片沙棘林中最不起眼的一株,只為雪域高原多添一抹綠色。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