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wǎng)
讀名著有感 精選1200字作文
發(fā)布日期: 2023-08-23 13:32:29 來源: 抄寫作文網(wǎng)


(資料圖片)

抄寫作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提供讀名著有感 精選1200字作文來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急求一篇中國某一個著名旅游景點認識和感受的文章 1200——1500字之間,好的話 懸賞多 100分哦 親

暑期黃山行有感早就聽到有關黃山的評價: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據(jù)說,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游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后得出的結論。在他的眼里,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飛瀑,雁蕩之靈巧,峨眉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絕著稱于世。有傳說,自從*開天地,造就了黃山,由于其險峻,只有善于攀爬的金絲猴來游。過了若干年后,才來到了人。第一個來者是黃帝,黃山才命了名,這是黃山名稱的由來。黃山群峰林立,黃山有7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渾然天成。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種種傳說與評價,更加深了對黃山的向往。帶著幾分興奮與好奇,乘著去寧波的機會,與朋友的友人一行十八人參加旅行團,專程從浙江寧波乘巴士長途跋涉來到安徽黃山,開始了三天的黃山觀光之旅。我們當天抵達后,我們先去漂流,晚上住在黃山腳下的云海樓酒店。第二天清晨,吃過早餐,開始上山。先是乘旅行車沿盤山公路上行,當我們的客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盤旋前進,真佩服司機先生那熟練的駕術,看著滿山的綠色蒼翠的樹木,感覺好極了,當我的耳朵時而感覺到了耳鳴,就知道已經(jīng)在海拔幾百米的高度了。從側窗往遠處眺望,云霧繚繞,仙境般的意境如今浮現(xiàn)在眼睛,幸福感頓然而生。遠處的山巒,雄偉壯觀;妖嬈的云霧,變幻莫測;無數(shù)的奇松怪石,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我俯視,我眺望,我環(huán)視,我定睛,此刻就感覺到眼睛不夠用的了。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達黃山口,我們再乘坐纜車上山。上了纜車,才覺得生命的微薄,第一次體會到了自己的渺小。我們在纜車上好像飛起來一樣,耳膜漲了起來,心跳也加快了,一會飛到云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一會飛出來,映入眼前的一座座山峰環(huán)繞,個個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各異;云在半山腰環(huán)繞,樹立于山巒間,能俯視看到遠處的云層。一路往上欣賞黃山的美景,只感覺身在仙景中。上山時,天氣晴朗,但是過了遂道能見度并不很好,天空中似有一層淡淡的薄霧,遠處起伏的山巒背景襯著些灰色,景物不夠清晰真可見。當時,在電視中看到過黃山的云海,虛無縹緲,很壯觀,很有些仙境的感覺。聽導游說運氣好的話可以看見云海,但云海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才能形成,一年中沒有幾次。我們沒有趕上,很遺憾。下了纜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如詩如畫的人間美景。面對黃山大自然的杰作,令人稱嘆,大家以驚奇的目光注視它,欣賞它,不由得贊嘆造物主的神奇!黃山之美,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意境之美,有著讓人產(chǎn)生太多聯(lián)想的人文之美;黃山之景時時變換,景色千變萬化,稍縱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樣,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此行只能大致的領略一下黃山的大美,因為它每一處都是景,我們的足跡實在太小無法全部覆蓋。我們只能一步步朝著迎客松進軍了。經(jīng)過一番艱苦跋涉,終于來到了傳說中的迎客松面前,仔細端詳:它一側的樹枝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tài)優(yōu)美,樹干蒼勁挺拔,無半絲嬌柔,樹支橫空而生如錚錚鐵骨,綠得發(fā)黑的松針如鋼絲扎成,樹齡據(jù)說越千年。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登黃山不來迎客松留影是沒真正來過黃山,所以慕名而來的人真是不少,都在排著隊和它合影,真可謂人山人海。迎客松旁一塊巨石,因狀若雄獅盤坐,稱為獅石。石上鐫滿“一覽眾山小”,“觀止”等石刻。和迎客松合影后,我們又向黃山的最高處峰——蓮花峰進發(fā)了。人越往高處走,心情越激動,我們一路向山上行,山道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挑夫讓我深受感動,他們挑著粗重的鋼管;有的挑著成捆飲料;有的挑著換洗的被褥或蔬菜、水果;有的背著碩大的石雕和水泥,他們大都顯得很瘦弱,那沉重的擔子讓他們步子很慢,可每一步都那樣的堅實,多年的辛勞讓他們表情木然,似乎身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休息的時候,手中的一根短木桿就架在挑子中間,擔起時,這木桿又從另一個肩膀伸到扁擔中間,讓雙肩都分擔重物,與我們行進的速度還不相上下,確實讓人佩服。一路拍照一路攀登,開始還能快步或一步兩個臺階,慢慢的,每走一個臺階都很是吃力了,還好天公作美,山上溫度只有16至21度,山上的風極清涼,如同沐浴在清澈的溪水中。不知不覺到了蓮山峰交匯處,蓮花峰是黃山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1864米。我們這一行是由五個家庭成員組團的,每個家庭成員中都有老有少,加上蓮花峰地勢險峻,我們就分成了二隊。膽子大的爬蓮花峰,婦孺和小朋友就改道而行,相約蓮花亭匯合。由于平時缺少鍛煉,看到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就發(fā)顫,所以就不跟大隊登蓮花峰了。與他們分道揚鑣后,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地走著,在談笑間一邊欣賞著黃山的奇峰怪石;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留下深刻印象的怪石有孔雀戲蓮花、犀牛望月、仙人指路等。神奇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令人遐思無限,想象無窮的奇峰、奇石,為黃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我們穿過小心坡、走過幸福橋來到蓮花亭,小小的蓮花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地方。這地方有小*部,有茶水食品*,在蓮花亭上漸漸感覺寒冷,還好上山時備了防寒衣服,這時候可以有用處了。在此可觀佳景有“龜蛇二相守梯”兩塊天生巧石,一如靈龜,一似長蛇,分守左右,維妙維肖。在蓮花亭我們匯合后又要出發(fā)了,下一目標是到天海,這一段最難走的地方就是百步云梯和一線天。百百步云梯一百八十多級,立于云霧之間,如若連接天地之梯,是最險處坡度。我把它稱為:天梯。從天梯下過去,不免會心驚肉跳。大約走了四十分鐘我們就來到一線天,這里已經(jīng)站了長龍,上面的人正在艱難地往上爬。一線天有一道兩壁夾成的狹長石巷,寬處不過2米,中間盤道有80多級,窄處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過,非常之險峻。不過兩邊石壁和護欄,可以保證游客的安全。人行其中,仰望長空,藍天僅存一線,我們爬上一線天登上鰲魚峰峰頂,鰲魚峰頂有鄒魯手書的“大塊文章”石刻,不過文章的章字下面寫錯了。導游解說是是故意的。下了鰲魚峰到天海路上要經(jīng)過當年黃帝在黃山煉藥時所用的曬藥臺。到了天海,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我們在這里吃飽喝足之后一小時后再登宿光明頂。約摸四十五分鐘的光景,我們登上了光明頂,光明頂是黃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上光明頂?shù)纳铰废鄬ζ骄彛瑹o需耗太多體力,從天海到光明頂這一路上基本無風景可觀,到達光明頂基本上就玩遍了。光明頂?shù)囊曇跋喈旈_闊,讓人感覺不到這里是峰頂,而是一個大天臺,任何季節(jié)和時辰,這里都是黃山光線最好的地方。光明頂最醒目的標志就是氣象臺的那個巨大白色圓球,幾乎在黃山任何的峰頂都可以看得到。聽導游講,這里是黃山的南北交界處,以北為北海,以南為前海,此處則為天海。這時我們真正到了黃山腹地。光明頂上人潮洶涌,我們找到一處空檔,站在光明頂上,極目四望,氤氳云煙,鐘靈毓秀,美不勝收,蒼松翠柏,蔥蔥蘢蘢;諸峰競秀,高聳入云,各具情態(tài)。從光明頂下來,我們順著山道下山,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加上剛下完一場傾盆大雨,山道就更加難行了。我們穿行于山巒之間,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回旋,時而舒展,由而展現(xiàn)云海,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現(xiàn)身時,好像滔滔白浪,淹沒時,深谷溝壑,只露出峰尖,像一座座島在海中沉浮,轉眼間,又波濤起伏,浪花飛濺。望著遠處的群山,我不禁吟起杜甫的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回來的路上,我們都回味著黃山的勝景。黃山它雖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也沒有宏壯的禪院宮苑,全憑自己毫不雕飾的天姿國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難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罷黃山后,發(fā)出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贊嘆。

標簽: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