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以科技創新保障礦山發展與安全
發布日期: 2023-08-22 07:59:41 來源: 科技日報

礦業,即開采礦物的事業,可分為能源礦業、金屬礦業和非金屬礦業等,堪稱國家經濟的核心支柱之一。

8月19日,中國恩菲創新發展70年科技論壇暨現代礦山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召開。論壇上,專家院士圍繞礦業發展與安全、智慧礦山建設等問題展開討論,成就與挑戰兼顧,理論和實踐并重。

解決好礦產資源安全問題


【資料圖】

礦業為我國工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燃料和生產原材料。任何工業生產都離不開礦業的保障與支撐。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好國家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安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會面臨困境。

論壇上,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恩菲)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誠介紹,成立于1953年的中國恩菲,前身為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設計公司,是新中國成立后為恢復和發展有色金屬工業而設立的第一家專業設計機構。70年風雨兼程,中國恩菲發展科學研究、工程服務與產業投資三大業務領域,在非煤礦山、有色冶煉、能源環境等9個業務單元中深耕不輟。

“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對保障國家能源與關鍵礦產資源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指出,應全面而準確地理解“雙碳”目標。“‘雙碳’目標的根本意圖,是推進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絕不能忽視能源安全和礦產安全。”王國法說。

就我國實際情況來說,盡管我國礦業資源種類豐富,但不少礦種,特別是一些關系到產業高水平發展的戰略性礦產的儲量不足。

“隨著世界對戰略性礦產需求強勁,國際社會對戰略性礦產的爭奪日趨激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指出,“當前,我國礦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實現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上產保供。”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同樣表示,要加快提升內循環的資源保障力和外循環的資源控制力,增強全球戰略發展的競爭力,最大程度地減少國家戰略發展的“后顧之憂”。

“發展和安全是兩件大事,安全生產也是我們礦業經濟、礦山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論壇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二級巡視員蘭群足指出。

“中國恩菲加強科技攻關,著力突破特殊環境條件下資源開發技術,向著深部采礦難題持續攻堅。”中國五礦首席技術專家、中國恩菲副總工程師劉育明提出了新技術對于保障資源安全的重要意義。

劉誠指出,一路走來,中國恩菲始終將自身發展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緊密結合,與國家和行業同頻共振,不斷開發新技術,擴展新領域,矢志解決好礦產資源安全問題。

加快推進智慧礦山建設

礦業發展不僅要規模大,更要質量高。長期以來,我國礦業面臨能耗污染大、機械化程度低、成本效益差等難題,限制了礦業的發展質量。面對上述問題,科技驅動發展智慧礦業或許是一條有效的解決路徑。

“當前,隨著全球產業格局不斷變化和全球科技革命的持續發展,我國正面臨數字化、綠色化的重大發展機遇。”王國法表示,“智能礦山、智慧礦山是世界礦業發展的大趨勢。礦業裝備的發展則是其關鍵支撐。”

王國法指出,智慧礦山的建設應該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因礦施策、效益優先”的原則,通過提高多系統耦合可靠性、突破井下復雜電磁場環境空間物聯機制與智能感知技術、加快制定智慧礦山建設質量和效益評價規范標準等手段,切實保障智慧礦山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包括戰略性礦產資源在內的礦產資源上產保供,關鍵是科技支撐。”王運敏表示,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采礦技術本身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硬巖戰略性礦產超大規模開采工藝技術和裝備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發揮好科技力量,持續突破相關技術。

葛紅林建議,要加快因企制宜的智能化發展步伐,推進數字化賦能有色礦業發展,將兩化融合貫穿于礦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推動各環節智能化融合,努力開創數字化發展新局面。

劉誠表示,中國恩菲堅持以研發賦能業務、創新驅動發展,各類創新技術競相涌現,成果轉化持續活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不斷增強,將不斷探索科技賦能路徑,助力智慧礦山建設。

劉誠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推動礦業向著綠色和智能化的目標奮勇前進。”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