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記者 徐曉春
(相關資料圖)
一場信托行業兌付危機引發的風暴席卷了上市公司,讓上市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理財可能帶來的風險敞口。
8 月以來,咸亨國際、金博股份、南都物業接連遭遇中融信托兌付違約,引發市場極大的關注,上交所隨后也對咸亨國際和金博股份下發了監管函。
作為上市公司主要的理財投資方式之一,Wind 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以來共有 40 家上市公司認購了接近 99 億元的信托理財產品,其中金額最大的為鹽湖股份,單家公司認購金額就達到 24.2 億元。此外,還有 3 家上市公司理財投資只認購了信托產品,其中雙成藥業認購的 3 只信托產品即包括此次金博股份 " 踩雷 " 的產品。
信托兌付風暴席卷
8 月以來,先后有咸亨國際(605056.SH)、金博股份(688598.SH)、南都物業(603506.SH)三家公司公告所認購的信托逾期兌付,一時之間," 踩雷 " 信托理財引發了市場極大的關注。
在三家上市公司公告逾期兌付違約的 6 只信托產品中,有 4 只為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融信托 ")產品,另外 2 只為浙商金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信托產品。三家上市公司違約信托產品的合計購買金額為 1.53 億元,全部為閑置自有資金的投資。
需要注意的是,據金博股份披露,公司是通過恒天財富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恒天財富 ")購買的中融信托相關產品,而恒天財富是 " 中植系 " 四大財富公司之一,中融信托也被認為是 " 中植系 " 旗下最重要的持牌金融機構之一。根據資料顯示,中融信托成立于 1987 年,前身是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目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旗下的經緯紡機(000666.SZ)持股 37.47%,為第一大股東,中植集團以 32.99% 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中融信托自有資產約為 304.18 億元,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約為 7857.09 億元。其中,公司本部存續信托計劃 1633 個,管理信托資產 6293.49 億元,占比約為 80.1%。
據不完全統計,嘉必優(688089.SH)曾在 2022 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在 4 月時購買了 " 中融 - 隆晟 1 號信托利益 ",投資金額為 5000 萬元,截至去年年末已經全部收回。*ST 民控(000416.SZ)也在 2023 年一季報中提到,公司滾存投資 " 中融 - 匯聚金 1 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投資金額 1 億元。
7 月 3 日,安利股份(300218.SZ)曾公告以 2000 萬元閑置自有資金認購中融信托旗下的 " 中融 - 圓融 1 號 " 信托產品,加上公司在 5 月認購的 2000 萬,總投資金額達到 4000 萬元,預計將在今年 11 月 8 日和 12 月 27 日先后到期。
截至 7 月 6 日,微光股份(002801.SZ)也有 1.5 億元 " 中融 - 匯聚金 1 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 尚未到期,同時公司來自中融的理財產品余額接近 5 億元。
相較于其他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理財往往有著更高的收益率,但同時投資者也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在中融信托的受托規模中,大約有 10.69% 左右涉及房地產項目,此前公司產品就已經踩雷過恒大等地產商。
在中融信托產品接連違約后,光大信托、五礦信托和中航信托在同一日先后發布聲明,稱公司運行一切正常,不存在產品停兌等情況。上市公司方面也有多家企業火速撇清關系,比如華辰裝備在互動平臺表示 " 公司未購買中植系理財 "。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 4 月 4 日時,吉華集團(603980.SH)就曾披露涉及中融信托產品逾期兌付事項的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分別認購了中融 - 驥達 11 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中融 - 豐騰 83 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1000 萬元、3000 萬元。
今年以來,吉華集團投資的多款信托理財產品均遭遇逾期兌付事項,包括中建投信托、陸家嘴信托等信托產品。此外,恒銀科技(603106.SH)也在 4 月 11 日遇到了國民信托旗下產品的逾期兌付事件。
40 家上市公司持有 99 億元信托理財
在為專用項目而募集的資金短期內未能投入使用或是企業現金流較為充裕的時候,上市公司往往喜歡通過購買理財產品來提高這些閑置資金的收益率,從 Wind 的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公司還是偏向較為穩定的銀行理財或結構性存款。
整體上看,自 2023 年 1 月 1 日以來,A 股共有 794 家上市公司認購了理財產品,合計認購數量為 8006 只,所有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總計約達到 5634.53 億元。
其中,認購理財產品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是貝泰妮,公司目前持有 29 只理財產品,合計總投資金額達到 319 億元。其中,包括認購了 102.7 億元結構性存款、5.03 億元銀行理財產品、210.7 億元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和 6000 萬信托產品。
貝泰妮 2021 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公司主要以 " 薇諾娜 " 品牌為核心進行化妝品的銷售,2022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 50.14 億元,歸母凈利潤約為 10.51 億元。其中," 委托他人投資或管理資產的損益 " 約為 7800.79 萬元,占全部凈利潤的比例約為 7.42%。
截至到 8 月 16 日,有兩家上市公司本年度投資理財總額已經超過 100 億元,除了貝泰妮,億緯鋰能本年認購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到了 146.6 億元。去年全年共有 8 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總金額超過了 100 億元,最高為 263.93 億元。
而今年以來認購理財產品金額最少則是泰永長征,公司認購了 1 項 700 萬元的結構性存款。
事實上,上市公司在理財產品的認購上還是更偏好于結構性存款等風險較低的投資。
在今年認購理財產品的 794 家上市公司中,有 639 家公司都認購了結構性存款,合計認購金額達到 3780.09 億元,占全部理財投資的比例約為 67.09%。其中,有 339 家上市公司只認購了結構性存款。
截至到 8 月 16 日,上市公司投資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的合計金額約為 536.53 億元,金額上僅次于結構性存款。
另外,與銀行相關的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也具有相對較低風險,對上市公司來說能夠靈活取用,目前各項理財產品的認購金額分別為 348.14 億元、156.25 億元、185.85 億元和 421.78 億元。
相比之下,風險較大一些的理財產品種類所吸收到的資金規模就要小一些了。
截至到 8 月 16 日,上市公司認購的總金額最少的理財產品種類是信托和投資公司理財,合計金額分別為 93.02 億元、98.86 億元,794 家上市公司中只有 40 家認購了信托產品。
在 794 家持有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有 40 家公司持有信托產品,購買數量最多的鹽湖股份,認購信托理財產品的總金額達到 24.2 億元,占所有上市公司認購信托金額總和的 26.02%。
在鹽湖股份的理財結構中,信托投資比例約為 46.99%。此外,公司還認購了 6 億元銀行理財產品、18.3 億元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和 3 億元投資公司理財產品,并且全部以自有資金進行認購。
根據 2022 年年報數據,鹽湖股份在去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取得的投資收益大約為 451.1 萬元。去年全年,公司認購銀行理財、券商理財和信托理財發生額分別為 22 億元、3 億元和 10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仙鶴股份、博聞科技和雙成藥業三家上市公司只投資信托理財,投資金額分別為 4 億元、1.3 億元和 6000 萬元,其中仙鶴股份的投資資金完全來自自籌資金。
在去年相同期間內,A 股上市公司認購的全部種類理財產品總額約為 9206 億元,其中信托產品的認購總額約為 115.44 億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市公司在理財產品的額投資規模上有一定的縮減,投資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約 38.8%。
6 成上市公司僅以籌集資金理財
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資金一般有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即日常營運資金的余額或者是募資項目暫時閑置的資金。
在統計范圍內的 794 家上市公司中,有 481 家公司理財投資資金僅來自自籌資金,同時有 159 家公司只使用了自有資金進行理財投資。
在投資的邏輯中,風險和收益往往是相伴而來的,前面提到認購了全部上市公司信托認購總額 26% 的鹽湖股份是平均預計最高收益率最大的公司,大約達到 13.44%,公司將近半數的理財資金都投資了信托產品。
另一方面,平均預計最低收益率最高的是雙成藥業,公司則是以 6000 萬元自有資金全部投資了信托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雙成藥業在今年認購的兩筆信托產品均由中融信托發行,具體產品為 " 中融 - 隆晟 1 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起息日分別 1 月 9 日和 4 月 18 日,該產品即為金博股份披露逾期兌付違約的信托產品之一。
8 月 14 日,雙成藥業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 公司今年 1 月份認購的 3000 萬中融信托產品,于 2023 年 7 月 10 日按合同約定收到本金及利息 "。
去年,雙成藥業也將絕大部分理財資金投向了信托產品,全年認購總金額為 2.18 億元,券商理財、銀行理財和信托理財發生額分別為 3000 萬元、8735.83 萬元和 1.01 億元。持有的 5 只信托產品均為中融信托發行的產品。最終,雙成藥業取得理財收益約為 463.37 萬元。
事實上,去年雙成藥業本身經營情況并不算好,公司扣非凈利潤大幅虧損 3688 萬元,最終憑借出售資產收益、政府補助和投資理財收益使得歸母凈利潤扭虧,最終盈利約 901 萬元。
另外,本身即身處 A 股的上市公司也很愛 " 炒股 "、買基金和債券。
根據 Wind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由 811 家上市公司持有證券相關資產,排除券商、銀行、保險等資本市場服務、貨幣金融服務類企業外,還剩余 788 家上市公司持有證券資產。
其中,投資金額最高的為寧波港,合計投資約 126.75 億元,公司持有 13 只股票、基金和金融債等證券資產。同時,中國中鐵持有證券個數最多,達到 58 只。
關鍵詞:
相關內容
- 40 家上市公司認購百億信托理財,年內理財投資額下降近 4 成 a>
- 故障拖拉機修復洗衣機溢出馬桶的終極指南 a>
- 手機怎么連接網絡打印機(怎么連接網絡打印機) a>
- 華大智造與江蘇偉禾合作推進移植輸血免疫行業發展 a>
- 中國海油上半年油氣產量創同期新高 a>
- 藥康生物現2筆大宗交易 合計成交23.00萬股 a>
- 2023中國基金業峰會|招商基金總經理徐勇:堅持四個導向 推動公募行業高質量發展 a>
- 信音電子: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為外銷收入,該部分貨款結算主要采用美元計價 a>
- 求主角開創神道的小說 a>
- 拓邦股份:公司空心杯電機已實現批量應用 看好機器人應用帶來的機會 a>
- 現貨白銀日內漲幅達2.5%,報22.99美元/盎司 a>
- 大中礦業:擬3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四川大中赫公司 a>
- 部分銀行理財費率小幅上調,三季度規模有望延續企穩回升 a>
- 賣方裁員風波四起,有券商研究所卻在擴招,剛又官宣明星分析師加盟 a>
- 衛生間門鎖芯彈不出來怎么辦呢(衛生間門鎖芯彈不出來怎么辦) a>
- 商務部:上半年中國和南非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1.7% a>
- 多地發力產業振興 助力農民就業增收 a>
- 加大金融支持災后重建 6省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增加350億元 a>
- 水利部舉辦“關愛山川河流·潤澤千村萬戶”志愿服務活動 a>
- 罰款、關閉出金通道、注銷賬戶……警惕假冒中基協名義實施詐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