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綠色家園!朔州法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
發布日期: 2023-08-12 07:04:27 來源: 山西日報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山西日報記者馬占富報道 8月11日,記者從朔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朔州法院大力弘揚右玉精神,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以司法力量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該市法院護航優質生態環境保護,緊緊圍繞朔州市委“四大高地”戰略部署,主動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請示、報告涉及環境資源審判的重大事項,按照《朔州市桑干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分別在神頭鎮人民法庭、金沙灘人民法庭、岱岳人民法庭及南河種人民法庭加掛起桑干河生態資源保護法庭牌子,為一泓清水入京津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石,同時形成對桑干河流域、神頭泉群、漢墓群及轄區礦產資源和其他文物文化遺產一體保護的工作態勢,為環境資源恢復性司法理念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市組建起7支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在井坪人民法庭加掛環境資源保護法庭牌子,負責平魯區全區礦產資源開采和新能源電力建設引發的環境資源訴訟案件。在木塔景區設立了全省首家歷史文物保護法庭——應縣木塔文物保護法庭,開啟了環資案件專業化審判新征程。在山陰廣武、右玉殺虎口各設立一個古長城司法保護基地,配合當地行政部門強化管理,有效形成朔州古長城文化專門保護,右玉長城文化遺產司法保護機制典型經驗被寫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全市大力提升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水平,市中院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同時審理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損害賠償案件,各基層法院增設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法庭和歷史文物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初步形成“環保法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踐基地+巡回審判點”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新格局。目前,7個環資審判團隊配備環境資源審判人員21人,配備其他輔助人員18人,在機構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形成了更加機動靈活的專業化審判模型。

2020年以來,全市共審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資源的刑事案件46件,審結涉相鄰環境糾紛、大氣污染責任糾紛、水污染責任糾紛等在內的環境資源民事案件117件,審結各類環境資源行政案件19件,審結環境資源公益訴訟案件7件,審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3件,進一步強化了環資審判力度,發揮出了司法威懾作用,有力地打擊了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