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發(fā)布日期: 2023-08-05 16:08:23 來源: 東方資訊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

2023年7月12日,河南工業(yè)大學“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志愿宣講團隊來到河南省安陽市林縣實地考察紅旗渠,深刻體會紅旗渠精神,為今后宣講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資料圖)

紅旗渠是一個偉大的存在,想得到這個結論,從書本上就可以,但是有的感悟只有走過才能得到,有的情懷也不是能量化到一個數(shù)據(jù)或者一張圖表,有的看似顯而易見的結論或是非,經過時間的變遷后也就不那么清晰。所以,我們從鄭州奔赴紅旗渠,不僅是一個聽眾和看客,而且是一個奔跑著的追問者,揭開面紗,看看紅旗渠過去的秘密和現(xiàn)在的真實情況。

宣講團隊一行來到安陽林州,通過當?shù)厝说慕榻B了解到此地包括已開發(fā)的紅旗渠風景旅游區(qū)和所修建的紅旗渠紀念館。團隊成員通過討論,決定乘車先行前往紅旗渠風景旅游區(qū)。到達紅旗渠風景旅游區(qū),團隊成員沿一條蜿蜒小路拾級而上。向遠處眺望,可以看到高聳巍峨的太行山脈,難以想象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林州人民如何通過自己的雙手開辟出一條“人工天河”。帶著這個疑問,團隊成員開始向上走,重走紅旗渠。

車在崎嶇坎坷的山路上盤旋上升。升到半山腰,團隊成員根據(jù)已經規(guī)劃好的線路集體下車。下車后,看到道路一邊是險峻的懸崖,下面是湍流的河水,另一邊是陡峭的山坡,山坡上長滿了茂盛的樹叢和濃密的雜草,間雜些凌亂的碎石。紅旗渠到了。團隊成員用手撥開雜草,隱約可見一條曲折的小徑蜿蜒在陡峭的山坡上,小徑上還能看到些許碎磚頭和碎石塊,碎石塊上明顯有削鑿的痕跡。順著這條小徑,大家互相牽引爬上了山,登上了由大石塊砌成的紅旗渠渠岸。

在團隊隊長的帶領下,全體實踐隊員一起沿渠向前走去。腳下是寬約1米的石塊壘成的平臺,長長的圍著山腰延伸到遠方;左邊是看似低矮,實則高大的樹叢,只因紅旗渠的邊臺很高,樹木才顯得比較矮小,隱約中能看到山澗和湍流;右邊緊挨著邊臺的是緩緩的渠水,水渠寬8米,深4.3米,再向右邊則是聳立的峭壁,峭壁上明顯能看出刀砍斧鑿的痕跡。

圖為實踐團隊沿途學習紅旗渠精神

通過團隊日前收集資料了解到,當時修建成渠要依靠群眾才能完成。有道是“依靠群眾威力大,艱難險阻都不怕,團結協(xié)作斗志昂,奪取勝利有保障”。 團隊隊長馬星宇說,任村公社500名精壯的勞力完成了渠首截流的工作,截流到了中間那段時,因為水流很急,很難用沙袋、石頭將水流頂住,40個青年就帶頭脫衣服下水,手挽手,肩并肩,形成一道人墻,使急流變緩流,然后加石頭砌水泥,終于截流成功。而在開鑿青年洞的工作中,作為咽喉工程,從全縣抽調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青年們創(chuàng)造了多樣的爆破技術,終于經過一年的時間開鑿成功,青年洞也由此得名。團隊成員了解歷史后在青年洞前合影留念。

圖為實踐團隊在青年洞前合影留念

重走紅旗渠結束,團隊一行接著前往紅旗渠紀念館。進入紀念館,向前走便看到一座石碑聳立眼前。上面刻著紅旗渠就是紀念碑七個燙紅大字,也充分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團隊成員沿著館內指示繼續(xù)向前走,來到了紅旗渠紀念廳,展廳由“序廳”“旱魔”“奇跡”“豐碑”“夢想”“精神”六部分組成,用2000多件珍貴文物和聲、電、視頻,立體再現(xiàn)了當年10萬大軍戰(zhàn)太行的震撼場景。團隊成員在展廳內駐足觀看,認真瀏覽紅旗渠建造的過程,體會劈山鑿洞的不易,思忖紅旗渠精神內涵。在實地考察紅旗渠風景區(qū)時,團隊成員與多個學校的“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志愿宣講團隊相遇,經過雙方團隊交談考察紅旗渠成果,雙方表示:紅旗飄揚,擎起永不言敗的精神;重新安排河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林縣縣委帶領全縣干部群眾把黨的事業(yè)、人民的利益,和縣域治理實現(xiàn)了有機結合,形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樣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通過我們的方式創(chuàng)新地去宣傳它。

本次實地考察紅旗渠社會實踐團隊結束,團隊成員們都收獲頗豐,也更加清楚了解到“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志愿宣講團隊下一步應該做什么,怎樣做,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