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航運可變成本增加 衍生品工具呼之欲出-每日速看
發布日期: 2023-06-28 08:16:26 來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由于航運企業對即將到來的旺季預期降低,集裝箱現貨運價近期再次承壓,截至6月21日當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周環比下降1.07%。業內人士表示,航運業可變成本自2019年以來開始飆升,同時下游托運人也面臨著更高價格波動。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集裝箱航運衍生品穩步推進,分析人士表示,衍生品推出有利于增強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提升中國在國際航運市場的影響力。

集裝箱運價或旺季不旺


(資料圖片)

通常三季度是航運傳統旺季,然而受歐美通脹和全球需求疲軟影響,多家航運公司表示,中國出口訂單尚未出現顯著增長。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旺季的前景(6月-7月)正在逐漸消失,我們現在已經將希望寄托到后旺季期(8月-9月)。”由于預期即將到來的旺季比較清淡,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三周下跌。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6月21日當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報收于924.29點,周環比下降1.07%;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報收于919.63點,周環比下降0.76%。

德國艾世捷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丁·羅洛夫斯表示,目前需求低迷,行業仍在努力應對集裝箱和船舶運力過剩的問題,隨著船舶的大量交付和低拆解率,將加劇航運供需失衡。在正常情況下,部分國家出現罷工和巴拿馬運河干旱將導致運費上漲,但在目前的市場上,這些因素導致的變量顯得并不可靠。

羅洛夫斯說:“盡管從2021年-2023年,集裝箱平均運價降幅近85%,但自2019年以來,行業潛在可變成本飆升15%-25%,這使得現貨運價不可能大幅下降,而合同運價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展望后市,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倩雯預計,隨著第三季度傳統旺季來臨,在進口商加緊備貨及補庫的推動下,國際集裝箱運價有望獲得一定支撐,但總體來看,運力過剩仍然是未來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季節性需求、補庫存推升出貨量,也不代表運價一定會上漲,因為新增運力將在下半年大量交付運營,供需失衡恐造成價量脫鉤。

航運衍生品工具穩步推進

盡管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在全球航運產業鏈中的地位與日俱增,但是中國的班輪公司在全球航運產業鏈中并未占據強勢地位。銀河期貨航運研究員賈瑞林表示:“海運費的定價權仍掌握在外資手中,導致大量的中國中小貨主被動承擔運費波動風險。尤其是在經歷了2020年至今史無前例的集裝箱運價波動周期后,產業參與方對于穩定經營利潤、利用套期保值對沖運價波動風險的訴求更加強烈。”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集裝箱航運衍生品上市步伐漸行漸近。據悉,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在2023年5月24日-6月9日開展了SCFIS歐線(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集裝箱運價期貨的仿真交易;大連商品交易所自2022年7月以來已經開展了多輪美西航線運力期貨模擬交割;商務部近日印發《自貿試驗區重點工作清單(2023—2025年)》,提到推動集裝箱運力期貨上市。

“未來集裝箱運力及航運指數期貨推出上市之后,一方面將彌補中國期貨市場在航運衍生品的空白,增強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強中國在國際海運市場人民幣的定價權,提升中國在國際航運市場的影響力。”賈瑞林表示。(記者 李莉)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