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熱頭條丨視聲智能獲上百項專利,“同郵箱”供應商服務項目現疑云
發布日期: 2023-06-26 17:53:46 來源: 金色光

廣州視聲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視聲智能;證券代碼:870976.NQ)為客戶提供智能家居系統、可視對講系統產品及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目前正在沖刺北交所。

招股書顯示,公司較早將歐洲KNX技術引入中國,2014年成為KNX中國用戶組織委員會理事會單位,理事會成員包括ABB、施耐德、西門子和羅格朗等知名企業。公司自主開發了3個KNX協議棧,在KNX技術基礎上自主創新開發出K-BUS智能總線控制系統,多款智能產品可以滿足大到機場照明、賽事體育館,小到別墅與智能家居等各種場所的智能應用需求。


(資料圖)

視聲智能稱,公司是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擁有專利185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以及軟件著作權121項。公司產品通過151項CE認證,獲得51項KNX證書、2項FCC認證證書,公司項目和產品先后獲得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證書、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證書等榮譽獎項。

報告期(2020年、2021年、2022年)各期,視聲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504.01萬元、22789.19萬元、23173.28萬元,年化復合增長率為15.0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69.64萬元、2578.59萬元、3406.40萬元,年化復合增長率為31.51%。

不過,公司曾與中介服務供應商共用郵箱,該中介為公司申報資質的項目理應達到披露標準,但在問詢回復中未曾提及。此外,公司曾因隱瞞股份代持而被口頭警示,被交易所要求“切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但披露的銷售收入、銷量、產能仍存在疑問。

曾與中介服務供應商共用郵箱,服務項目為何“不翼而飛”

廣州視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視聲智能的全資子公司,其2016年工商年報披露的電子郵箱為“762**841@qq.com”,而該郵箱亦曾出現在廣州漢申科技中介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申科技)的工商年報中。

一輪問詢顯示,漢申科技為視聲智能提供中介服務,費用金額超過5萬元的項目包括2019年的“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和廣州市產學研協同創新專項項目咨詢服務費用”、2020年的“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咨詢費用”、2022年的“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標準制定資助、開發區產品對標等的咨詢服務費”。

根據工商變更信息,汪壯雄曾持股漢申科技,并任執行董事兼經理。而據視聲智能披露,汪壯雄為員工持股平臺的有限合伙人,任公司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總經理。目前,漢申科技的股東、監事為汪壯健,視聲智能并未披露其與漢申科技存在特殊關系。

根據(2022)粵01民終4732號民事判決書,漢申科技于2020年3月5日和廣東鴻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粵實業)簽訂《資質委托代理合同》,委托鴻粵實業負責申報、領取漢申科技指定企業的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證書及安全生產許可證。

次日,漢申科技簽訂《委托確認函》,確認該指定企業正是視聲智能。

上述委托合同總金額為22.48萬元,包含了申報資質全過程的代辦費,以及4個建造師、5個中級工程師人員一年的掛靠費用。“視聲智能化對接群”微信聊天記錄顯示,3月16日,鴻粵實業資料員詢問是否全部用鴻粵實業的證,漢申科技回復除了技工證,其他都用漢申科技的。3月30日,鴻粵實業資料員表示總共19人,鴻粵實業提供9人,另外10人是漢申科技的技工。對此,漢申科技予以確認。

2020年3月至5月,漢申科技累計向鴻粵實業支付19.8萬元,其間鴻粵實業在4月30日協助其取得了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

從裁判文書來看,漢申科技協助視聲智能取得了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證書,并因此向鴻粵實業支付19.8萬元,那么其向視聲智能收取的費用理應超出該金額。但在一輪問詢“管理費用中的中介服務費明細,列示金額超過5萬元的費用項目”中,與漢申科技相關的僅有前文提到的4項服務內容,并未列示資質證書有關項目。

不過,視聲智能在一輪問詢中表示,公司原計劃從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等相關業務,故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以申請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證書,以便開展業務。但由于自身戰略發展調整,公司未實際開展上述業務,原聘請的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由于個人職業發展原因相繼離職。

目前,視聲智能已注銷《安全生產許可證》和《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民事糾紛中,馮S婷為漢申科技的訴訟代理人,而深圳資申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資申)的股東(持股比例37.5%)亦叫做馮S婷。此外,彭M持有深圳資申的62.5%股份,并任執行董事,梁W妹任監事,巧合的是,視聲智能多個專利的發明人均包括彭M、梁W妹。另據招股書,唐偉文為視聲智能的核心技術人員、研發中心副總監,兼任廣州智慧家庭技術標準促進中心(以下簡稱:廣州智慧)的負責人。

據廣東省政府采購網,2021年12月,漢申科技(聯合體)和深圳資申、廣州智慧共同投標某項目,綜合得分分別為77.83分、58.17分、54.20分,由漢申科技(聯合體)中標。

股份代持瞞而不報,銷售收入自相矛盾

微赫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赫智能)早在視聲智能2018年半年報中就已出現,為期末應收賬款第三大單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末,視聲智能對微赫智能的應收賬款余額為34.22萬元,全額計提壞賬準備,計提理由為“預計無法回收”。

據工商信息,蔣序持有微赫智能的15%股份,并任監事,而蔣序這個名字在視聲智能的公告中多次出現。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蔣序原為視聲智能員工,2015年4月通過受讓實控人朱湘軍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25%,受讓價格為1元/注冊資本。同年12月,蔣序將其持有的67.5萬元出資額平價轉讓給朱湘基(朱湘軍之兄長)。視聲智能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稱,公司不存在股權代持情形。

但據招股書,朱湘基系代蔣序持有67.5萬股股份,代持情形于2022年11月才解除。2022年12月,全國股轉公司就股份代持事項對視聲智能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而在二輪問詢中,交易所審核發現視聲智能2023年一季報披露的“其他債權投資”金額與申報文件不一致,要求公司及保薦機構全面核對申請文件(含更新前的問詢回復文件),切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事實上,除了“其他債權投資”以外,公司披露的銷售收入、銷量、產能亦存在疑問。

招股書“可視對講的各類細分產品”顯示,公司可視對講產品分為室內機、門口機、中間設備,2021年分別為4692.36萬元、1238.06萬元、637.71萬元,合計6568.13萬元;2020年分別為3577.13萬元、1207.33萬元、503.56萬元,合計5288.02萬元。

而據一輪問詢“各類細分產品的收入占比”處,2021年可視對講產品收入合計仍為6568.13萬元,其中室內機、門口機、中間設備收入分別為4553.71萬元、1376.71萬元、637.71萬元;2020年合計仍為5288.02萬元,室內機、門口機、中間設備收入分別為3475.39萬元、1309.07萬元、503.56萬元。

不知為何,招股書和一輪問詢披露的2020年、2021年可視對講室內機、門口機收入存在兩套數據,但2022年細分收入完全一致。

招股書“可視對講的各類細分產品”顯示,2020年至2022年,室內機類產品銷量分別為164766件、179939件、170433件,門口機類產品銷量分別為29296件、24206件、25753件。以此計算,各期室內機、門口機的銷量合計分別為194062件、204145件、196186件。

而據“主要產品產量、銷量”處,報告期各期的可視對講產品銷量分別為154609個、204443個、178145個,其中2020年、2022年的銷量竟明顯不及該類產品下室內機、門口機的銷量之和。

此外,據視聲智能官網,其智能家居產品產能為30萬臺/年。而招股書稱,2022年智能家居產能僅24.17萬個。

2019年至2022年,視聲智能實施了4次股利分配,派發金額分別為202.69萬元、1689.05萬元、1013.43萬元、2278.86萬元,合計5184.03萬元。公司本次北交所上市擬募集15000萬元,其中4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