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深山村”有了國家公園科普館
發布日期: 2023-08-31 19:29:54 來源: 騰訊網

新華社杭州8月31日電(記者段菁菁)在逼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豹貓準備捕食樹上的鳥雀、大野豬帶著小野豬覓食、石頭旁留下蛇蛻下的皮……每一個場景都講述著錢江源物種繁衍、競爭和嬉戲的故事。這個暑假,一座隱藏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深山里的科普館成為孩子們探尋亞熱帶森林奧秘的“快樂天地”。

研學團隊參觀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坐落在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古田村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以下簡稱“科普館”)是以國家公園為主題的科普館,這里不僅有仿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展廳,還收藏著1800余個各類動植物的標本,是國內標本種類最豐富的展館之一。

圖為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標本展示區一角。(受訪者供圖)

“與城市里的科普館不同,這里有難得一見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國家公園試點區特色,讓人大開眼界。”來自杭州的程先生帶孩子來錢江源長見識,這座大山深處的科普館讓他們十分驚喜。

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社區發展與建設處副處長何斌敏說,科普館運營體現了“全民公益性”原則,免費對公眾開放、講解,同時為各類教育研學機構提供支持,實現國家公園“全民共享”的目標。

“試運營一年以來,入館觀眾突破了3萬人次。特別是一到周末和節假日觀眾成倍增加,8月份的訪客和團隊更是絡繹不絕。”科普館館長周露露說,對于一個深山里新建的科普館來說,這個參觀人數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在錢江源“環境教育立園”的理念下,課程設計和人才培養,成為自然教育的關鍵突破點。“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課程體系的定位和特色,就是把國家公園一線的生態研究、監測調查工作,轉化成青少年可以直接參與和體驗的研學課程,當一回國家公園小小科學家。”復旦規劃院生態環境分院自然教育戰略中心主任雍怡說,通過探索保護和研究之間的關系,激勵他們對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的認同感。

錢江源“小小公民科學家”研學活動,學生參觀科普館。(受訪者供圖)

此外,培養本地從業者、村民成為科普館的講解師、自然教育師,為研學教育團隊服務,也是錢江源的一大創新。

自然教育師周芝君最近與團隊一起,帶領小學生在錢江源完成了“森林植物調查員”自然教育課程。今年5月,經過培訓和考試,她和31名學員成為當地第一批獲得國家自然教育導師證書的自然教育師。

隨著科普館落地,古田村這個深山村落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今年來的生態旅游和研學團隊明顯增加。”古田村村支書賴鐘云說,背靠國家公園,當地不僅正在打造錢江源特色的研學基地,還試點森林康養服務,把老房子從村民手里流轉出來,盤活閑置資源為村民增加收入。

記者了解到,錢江源國家公園已把周邊社區全面納入項目規劃和布局:齊溪鎮建設國家公園特色小鎮、何田鄉建成清水魚博物館、長虹鄉布局天文館和暗夜公園科普觀星基地……錢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還連續多年拿出數千萬資金,專項用于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和風貌提升。

“浙江在推進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做了大量創新性、示范性工作,許多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值得認真梳理和總結推廣。”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說。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