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關于掛號、就診、開藥……國家衛健委最新發文
發布日期: 2023-08-10 11:45:25 來源: 環球網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

2023年—2025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圍繞方便居民就醫、改善服務體驗等6個方面

提出10條具體措施

↓↓↓

1. 預約號源要向基層下沉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的三級、二級醫院預留至少20%的門診號源優先向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常住居民提供上級醫院專科門診預約服務。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在預約轉診、檢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動不同機構間檢查及檢驗結果互認共享。

2. 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每周至少3個工作日有一名中高級職稱以上臨床專業技術人員在機構值守門診服務,促進基層首診,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引導居民到基層就醫,在家門口就近就便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解決群眾就診中的專業問題,在中西部脫貧縣的鄉鎮衛生院,可根據實際通過遠程診療等方式予以實現。

3. 方便居民配藥開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實施高血壓、糖尿病兩慢病長期處方服務,并逐步擴大慢性疾病病種覆蓋范圍,為病情穩定的患者開具4~12周長期處方,并逐步擴大慢性疾病病種覆蓋范圍 。在確保信息真實和用藥安全的前提下,對高齡、臥床等行動不便的慢性病簽約患者,經患者本人授權后可由家屬代開藥。

4. 加強與簽約居民的聯系

強化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的聯系,通過電話、微信、短信或區域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臺每季度至少聯絡一次。對重點簽約居民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簽約包服務內容開展相應頻次的隨訪、履約服務。

5. 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并及時更新轄區65歲及以上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臺賬,加強主動聯系和動態服務,根據健康需求及時做好轉診轉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老年人友好服務崗位或窗口,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醫咨詢、導診以及自助信息設備、手機終端等協助辦理服務。將0~6歲兒童健康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6. 延長城市社區門診服務時間

在無急診服務且診療量較大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工作日門診延時服務1~3小時,或酌情在節假日、周六周日等增加門診服務時間,方便社區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學等人群在家門口就近獲得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對延時服務的工作人員要給予必要的補休、輪休或補助。

7. 推行“先診療、后結算”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推行轄區常住或參加基本醫保的居民就醫過程中的“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明確支持村衛生室通過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等多種方式納入當地醫保定點管理,方便群眾就近看病開藥。

8. 提供周末疫苗接種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疫苗接種門診全面推行預防接種分時段預約,開展預約周末疫苗接種服務。接種門診結合服務能力、轄區居民服務需求、日常作息時間等合理分配周末預約號源,對工作人員合理安排值班和輪休。

9. 為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飲食處方或建議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首次診斷為或處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健身、飲食營養等非藥物處方和戒煙、限酒、“三減(減油、減鹽、減糖)”等建議,幫助其通過適量運動、健康飲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險因素,恢復并保持健康狀態。

10. 改善就醫服務環境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推行“一人一診室”,保護患者隱私,維護就醫秩序。設置和完善機構內就診指南及路徑標識,方便群眾就醫。提供輪椅、座椅服務,加強環境整治和衛生間清潔工作,保持就醫環境干凈整潔,門診公共衛生間要做到“兩有一無” ,即有流動洗手水、有洗手液(皂)、無異味。

來源/人民網科普綜合央視一套、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