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2021年1至6月廣州支出醫療救助金2.67億元
發布日期: 2021-10-12 14:20:22 來源: 南方網

廣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困難群眾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探索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基本醫療救助+商業保險救助+專項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多層次全覆蓋醫療救助模式,醫療救助對象覆蓋全體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醫療救助便捷化、精準化等綜合救助水平居全國前列,有力保障困難群眾生命健康權益。2009年5月至2021年6月,廣州全市累計為803.85萬人次居民提供醫療救助,支出醫療救助金38.86億元。其中2021年1至6月,為60.77萬人次提供醫療救助,支出醫療救助金2.67億元。

一是建立高效的醫療救助服務機制。2011年,廣州率先成立全國唯一的市級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機構——廣州市醫療救助服務中心,實現全市統籌并逐步完善由市級行政部門主管,街道辦事處(鎮政府)受理,區、市經辦部門審核、撥付,各級經辦部門協同的高效經辦服務管理模式。目前,廣州醫療救助項目涵蓋資助參加社會醫療保險、減免社會醫療保險起付線費用、基本門診與門診特定項目救助、住院救助、專項救助、大病救助、器官移植、團體健康專項綜合保險等救助項目,每年投入醫療救助金約6億元。

二是完善信息化系統實現“一站式”結算。2013年10月,廣州市上線運行醫療救助綜合平臺,建立起數據共享機制和困難群眾數據庫,完成與市低保系統、醫保系統、殘聯系統和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的對接,實現基本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住院和門特、普通門診費用以及省內跨省異地住院“一站式”結算。2021年7月,“一站式”結算功能同步上線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有效提升醫療救助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水平。

三是開展全城通辦業務。堅持為民服務理念,以“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為出發點,主動梳理醫療救助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優化完善醫療救助零星報銷等業務辦理,不斷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2019年9月起,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業務全城通辦試點,改變原有的分區辦理醫療救助服務模式,打破戶籍地限制,群眾可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離自己工作、生活較近的辦事窗口就近辦理,通過“數據跑路”,減少“群眾跑腿”。

四是建立全方位監管體系。一是通過醫保系統對接,實現廣州市醫療救助政策與醫保政策無縫銜接,并充分利用醫保監管體系有效防范定點醫療機構開大處方、過度治療等違規行為。二是同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對接,因病致貧人員申請醫療救助都須經過家庭經濟狀況核對,通過經濟核對,符合救助條件才能獲得審批,確保精準救助。三是定期與低保、特困、孤兒等系統進行數據對碰,確保結算數據準確。四是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檢查制度,通過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對各區醫療救助工作開展年度監督檢查考核,及不定期抽檢、事后回訪等措施及時排查隱患,確保醫療救助金使用安全合規。

五是構建主動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在定點醫院開展主動發現服務,將困難群眾對象及費用較大參保人信息,列為重點探訪服務對象并登記在冊、進行床邊探訪。并根據其身份屬性進行相關政策指引,引導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及時申請醫療救助。發揮村(居)委面對群眾的密切關系,協助街(鎮)主動代收醫療救助申請資料,對于行動不便的救助對象,由村(居)委主動上門收取資料,做好主動服務“暖心事”,確保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權益。(通訊員/粵醫保)

關鍵詞: 醫療 救助金 2 67億元 廣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