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未來鄭州市民拿著市民卡可以繳納水電氣暖費用
發布日期: 2021-06-17 11:36:39 來源: 大河報

一卡在手,走遍鄭州。未來,鄭州市民拿著市民卡,可以繳納水電氣暖費用,可以在全市范圍登記酒店住宿,可以查詢違章信息,可以就醫問診、辦理保險,也可以辦理醫保登記、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出入多種娛樂場所消費等等。6月16日,大河報記者從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到,《鄭州市市民卡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公布,今年年底前,將建成覆蓋全市交通、醫院、學校、文旅、商業的市民卡綜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

建設

發放對象為本市常住人口的居民,用2年左右時間完成建設任務

那么,什么是市民卡?是不是意味著“一卡在手,走遍鄭州”?《方案》指出,市民卡是由鄭州市政府授權發放給市民用于辦理個人社會事務、享受公共服務的多功能智能IC卡,具有信息記錄、身份識別、電子憑證、自助查詢和電子支付等基本功能,應用于政府公共管理和城市公用事業服務、金融支付等方面。

鄭州將通過市民卡的建設,建立以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社保卡”)實體卡和社保卡電子碼為載體的市民卡線上線下服務管理模式,力促智慧服務高效便民,實現全市各領域的“一卡通用、一碼通城”。

《方案》規定,市民卡發放對象為本市常住人口的居民。支持非本市常住人口的人員使用外省或外地市發放的第三代社保卡辦理相關政務業務及享受各類公共服務。

根據計劃,從2021年開始,力爭用2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市民卡建設,有效整合鄭州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信息化成果、卡應用成果和其他相關資源,實現各部門各領域信息和服務資源的有序共享。

功能1·政務服務

賦予市民卡身份憑證功能,可辦理繳稅、醫保、公積金等業務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市民卡集政府服務、公共交通、居民健康、日常消費、銀行業務、行業及商業應用等功能于一體。

政務服務功能包括11個方面。教育方面,市民卡加載校園卡功能,實現學生出入校園、餐飲消費、學費繳納、圖書借閱、學籍管理、考試管理等校園一卡通管理功能。

公安方面,實現市民卡作為有效身份憑證,在全市范圍內可用于酒店住宿登記;加強數據共享,實現通過市民卡查詢交通違章信息。

民政方面,通過市民卡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困境兒童生活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臨時救助金、孤兒助學金、受艾滋病影響人員生活補助金、精簡退職救濟金等民政補貼。

財政方面,通過市民卡發放各類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實現補貼及交易信息查詢功能。

人社方面,市民卡承載社保卡的原有屬性,加載社會保險、就業、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應用功能,實現憑市民卡辦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通過市民卡發放各項人社待遇。

衛健方面,實現市民卡在醫療機構掛號、繳費、診療、取藥、結算、查詢、打印報告單等就醫結算全過程使用。

醫保方面,市民卡承載社保卡原有的醫保功能,辦理醫保登記、異地就醫備案登記、醫保費用結算、醫保信息查詢及各項醫保待遇和報銷資金發放等業務。

殘聯方面,將市民卡作為個人身份憑證辦理各項殘聯業務,通過市民卡發放各項補助到戶到人的殘聯資金。

稅務方面,將市民卡作為個人身份憑證辦理各項稅費業務,通過市民卡繳納個人各項稅費、社保費等費用。

公積金方面,市民卡記錄市民信息,實現通過市民卡查詢與核實個人公積金信息。

智慧城市相關應用方面,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和信息對稱,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增強人民滿意度。

功能2·公共服務

可在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刷卡乘車,可繳水電氣暖費、到娛樂場所消費

公共服務功能則包括四個方面。公共交通方面,加載出行功能,逐步實現市民在城鄉公交、地鐵、公共自行車、出租車、城際客運等領域的刷卡乘車;在過路過橋收費站、公共停車場、加油加氣站、充電等領域的便利支付。

文化旅游方面,促進市民卡在文化藝術場館、博物館、電影院、旅游景點、娛樂休閑等場所的應用,實現市民卡借書還書、網上預約、續借繳費等功能。

公共事業繳費方面,依托市民卡支付功能,實現水、電、氣、暖、電話、網絡、數字電視等服務費的扣繳,并利用短信平臺,實時通知扣繳情況。

積分應用方面,根據市民卡的使用次數,進行積分換算累計。利用積分累計拉動刷卡量,提高市民卡使用頻率。通過不斷擴大的市民卡影響力,豐富積分應用場景,開展積分兌換及積分公益活動。

功能3·金融支付

可實現1000元以下小額快捷閃付,還有普惠金融功能

金融支付功能分為五個功能。利用市民卡集成的各種支付方式,實現在商超、餐飲、住宿、農貿市場、便利店、加油站、停車場等場所的快速消費支付,并逐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務功能。

銀行借記卡功能。市民卡符合中國人民銀行PBOC3.0規范。市民可持卡在銀行柜面或自助設備上辦理金融業務,在商場、公交、醫院等領域進行消費。

聚合支付功能。市民卡電子碼聚合金融支付功能,可以支持多種金融支付場景,呈現多場景、多領域、多機構等特點,助力數字鄭州建設發展。

閃付(quick-pass)功能。市民卡通過銀行閃付(quick-pass)功能,實現1000元以下小額快捷支付。

普惠金融功能。創新市民卡智慧支付新模式,打造完善的市民卡線上線下產業生態鏈,利用互聯網優勢和科技優勢,努力為大眾尤其是貧困、低收入人口和小微企業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務和產品,讓金融普惠大眾。

信用服務功能。匯集市民日常的出行軌跡以及消費習慣,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撐下,提供市民信用服務。

功能4·衍生應用

電子社保卡可升級為電子市民卡,實現停車管理等功能

市民卡還包括一些衍生特色功能。

o2o(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同步推進“線上公共服務平臺、線下市民卡工程”建設,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充分體現市民卡工程的特色化及創新性。

電子市民卡。結合“鄭好辦”APP、“鄭州發布”和“市民卡微信小程序”等線上服務渠道將電子社保卡升級為電子市民卡,加載公共服務模塊和電子支付模塊,實現公交刷卡、各類繳費及商業消費等功能,同時實現線上圈存充值等服務。

公務應用。實現公務員會議簽到、門禁管理、考勤管理、食堂消費等功能,探索實現黨員黨費、工會會費、慈善捐款、英烈基金等款項的便捷支付。

企業應用。實現門禁管理、考勤管理、食堂消費、福利發放等功能。

社區應用。實現社區門禁管理、停車管理、家政服務、配送服務、醫療保健、物業繳費、其它小額電子支付等功能。

內容

滿足交通、衛健、銀行等應用及各項業務的基本需求和發展要求

那么,市民卡該如何建設?《方案》規定,市民卡主要包括“一卡、一庫、一平臺”三大建設內容。

“一卡”是指將社保卡升級為市民卡,市民卡建設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統一管理,滿足交通、衛健、銀行等應用及各項業務的基本需求和發展要求,具備新增應用的擴充能力,充分體現標準化、開放性、可擴展性。

新增市民卡發行以第三代社保卡為主,采用單芯片雙界面(接觸、非接)卡技術,包括一個芯片、兩個接口和兩個操作界面,通過接觸、射頻兩種方式訪問芯片,執行相同操作。計劃芯片容量80K以上,市民卡芯片數據區統一規劃,預留擴展空間。卡片有效期為10年。

“一庫”指居民基礎信息資源庫,存儲包括來自公安、人社、衛健、醫保、民政、教育、稅務等各部門的相關居民基礎信息和動態業務信息。

“一平臺”是指市民卡服務管理平臺。市民卡服務管理平臺,統一發卡體系和運營服務體系。

計劃

今年年底前完成市民卡工程“一卡一庫一平臺”建設

《方案》指出,具體實施步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1年7月底前),完成市民卡建設相關前期工作。包括完成新增市民卡首發工作,實現市民卡在政務服務領域的身份識別功能,一卡通辦等。

第二階段(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市民卡工程“一卡一庫一平臺”建設,實現出行、文旅、金融等應用的整合接入,初步實現市民卡“一卡多用,多卡合一”。

拓展市民卡在小額支付、水電氣暖通信繳費、商業消費、校園、就醫、企事業單位一卡通等領域的信息服務與支付功能,建成覆蓋全市交通、醫院、學校、文旅、商業的市民卡綜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

第三階段(2023年12月底前),完成市民卡地方法規立法,完成互聯網支付牌照的申請或探索互聯網支付牌照的購買。

關鍵詞: 鄭州 市民 繳納 交通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