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候鳥遷徙仍然是神秘莫測的,這也是其魅力所在
發布日期: 2020-09-27 09:32:34 來源: 大河網

一年一度秋風勁,萬類霜天競自由。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濕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里,度過又一個長冬。

真正的熱鬧時節還未到來,10月中下旬以后,大批量的候鳥將前赴后繼地抵達,屆時,我省又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面了。

【現狀】

冬候鳥已來、夏候鳥未走、過境鳥落腳補充能量

秋分時節,陰晴天氣,蕭瑟涼風,天高水低。孟津黃河濕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鳥類群體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

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里。突然,豆田里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后,又一道。好一個鷂子翻身,馬朝紅說,鷂子是猛禽,遠處還有兩只鶚,它們都屬于過境鳥,從更北的北方飛來,在這里歇歇腳補充下能量,然后繼續南飛。

黃河河道內的灘涂上,河邊的香蒲叢中,撲棱撲棱飛起一群群的野鴨。馬朝紅說,這些都是斑嘴鴨,它們和喜鵲、麻雀、野雞一樣,早已是這里的留鳥。

河水滾滾,水中有魚,捕魚能手燕鷗正在尋覓獵食時機。燕鷗也是留鳥,它們時而發出嘔啞嘲哳的叫聲,在遠處灘涂上靜立著的大白鷺卻幾乎紋絲不動。

馬朝紅說,在這里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只,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里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里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

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遷徙】

部分冬候鳥已經來到黃河濕地候鳥啟程前需儲存大量脂肪

候鳥遷徙的背后,是一部辛酸史。隨著棲息地氣溫的變冷、食物的變少,它們不得不踏上遷徙的征程,到更舒適的、食物更多的地方生存或繁殖。

雖然剛剛進入九月中下旬,但候鳥遷徙已經開始,先頭部隊已經抵達我省黃河濕地。孟津黃河濕地苔蔭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滾滾蘆荻秋,大片的蘆葦望不到邊,經常能飛起一些白的、黑的、大的、小的鳥。

黃河岸邊遠處的灘涂上,一些從北邊飛來的候鳥正在歇息。馬朝紅說,這兒有多只普通鸕鶿,也就是《詩經》里所說的“關關雎鳩”,另外還有十幾只白琵鷺,它們都是即將在這里越冬的冬候鳥。

還有幾種鳥,再過一段時間就要飛走了,比如那數只正在覓食的青角鷸蚌,它們是過境的遷徙鳥類,等補充完能量,就要繼續往南飛了。而從春天就遷往這里的池鷺,是典型的夏候鳥,冬天要飛到南方越冬。

馬朝紅說,鳥類遷徙前,需要大量的食物保證,因為遷移的能量消耗依賴于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特別是飛越沙漠和海洋的遷徙鳥類,由于途中沒有補充食物的地方,必須不停地飛,到了遷徙目的地,候鳥體重會減輕不少。

并不是所有的候鳥都是白天遷徙。馬朝紅說,猛禽的天敵少,所以往往在白天趕路。而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為了避開猛禽這些天敵,往往需要趕夜路。雖然聽起來有些辛酸,但這就是它們的生存之道。

【前奏】

10月中下旬候鳥遷徙大部隊紛紛而至這里將為候鳥準備充足食糧

再等一個月左右,大批量的豆雁、灰鶴、野鴨等將會抵黃河濕地。它們或選擇在此補充能量,然后繼續踏上征程,或者在這片熟悉的地方,度過冬季。鄭州黃河濕地中牟鳥類棲息地保護區,每年10月中下旬后,便會熱鬧起來。目前灘區內還較為沉寂,更多的是喜鵲、野雞、麻雀這樣的留鳥。

今年黃河水量較大,汛期翻滾的河水,讓河岸線向南推移了百米以上。最近,水位回落,河道中間露出了一道數十米寬的灘涂,從西向東蜿蜒在水面之上。中牟縣森林公安局相關人士說,再過一段時間,這些灘涂將成為候鳥的最佳落腳地和活動區,它遠離河岸,反而讓鳥類的活動空間更為安全。等這片濕地變得熱鬧之后,當地林業部門和森林公安部門會為鳥類拋撒玉米之類的越冬口糧。鄭州市森林公安局候鳥保護巡護隊也將入駐到這里,陪候鳥們越冬、過年。

中秋佳節前,從北方迢迢飛來的候鳥還不成規模。但所謂一場秋風一場涼,北風吹來,候鳥也隨之而至。馬朝紅說,為了減少體力消耗,很多候鳥都會搭上冷空氣的順風車,借助呼呼的風,向南方飛去。

【揭秘】

遷徙的候鳥是靠什么辨認舊路的遺傳說、地標說、日月說、磁場說等眾說紛紜

候鳥遷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莊子》開篇便講了一個大鵬鳥遷徙的故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在候鳥遷徙的線路上,黃河濕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省黃河濕地位于我國三大候鳥遷徙通道的中線通道,每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是冬候鳥遷徙和越冬的重要時期。

有一句詩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能大家會問,千百年來,候鳥一年兩度遷徙,從繁殖地到越冬地,路線不會出現大的偏差,甚至地方也相差不大,它們是怎么確定遷徙路線的?馬朝紅分析說,鳥類遷徙飛行是以地面山川河流、海岸線或空中的月亮、星辰為導航標志。

我國古典文學里也有不少與候鳥相關的典故。例如雁門關,《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疊嶂,霞舉云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臺于其間,故名。

范仲淹有詩曰:“衡陽雁去無留意。”有種說法是,大雁南遷,其目的地便是衡陽。衡陽有回雁峰,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方輿勝覽》解釋說,回雁峰“在衡陽之南。雁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勢如雁之回”。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鳥類白天靠太陽辨別方向,晚上靠星辰辨別方向,另外靠著它們對環境的觀察和記憶,以及成年鳥類的帶領和傳承。另外,也有說法稱候鳥是依靠地球磁場認路的,這也就解釋了烏云蔽日或大霧籠罩的天氣里候鳥為何仍能辨出路線的問題。

生物學家認為,候鳥在遷徙中能面向目的地作直線飛行,以及熟識遷徙路途,是同遺傳本能有關系,是經過幾萬年的飛行積累下來的本領,形成了牢固的潛在意識。

總而言之,候鳥遷徙仍然是神秘莫測的,這也是其魅力所在。

關鍵詞: 遷徙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