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八百壯士”的幸存者的孩子想去父親戰斗過的地方看看
發布日期: 2020-09-10 11:40:4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我想去四行倉庫看看”,這是68歲的浙江金華蘭溪人章建民的愿望。

章建民的父親章渭源,浙江金華蘭溪市甘溪鄉下章村人,是一九三七年上海四行倉庫抗日“八百壯士”的幸存者。

“1995年,淞滬抗戰紀念館籌建時期,父親捐贈了‘謝晉元團長紀念像’紀念章、‘四行孤軍’證章。他本計劃紀念館開放的時候回四行倉庫看看。但是,1996年父親去世了,沒趕上淞滬抗戰紀念館開放。他走得很急,沒留下什么話。”章渭源的二兒子章建民一直覺得很遺憾。當記者問及是否有去看電影《八佰》,他說還沒有,但他更想去父親戰斗過的地方看看。

圖為章曉虎在淞滬抗戰紀念館拍攝的印有章渭源名字的紀念磚 章曉虎 攝

圖為章曉虎在淞滬抗戰紀念館拍攝的印有章渭源名字的紀念磚 章曉虎 攝

章渭源長眠之地就在章建民家的附近。墓前有一塊較新的墓碑,上面寫著:章渭源字德友(一九一六——一九九六)在著名的淞滬抗戰中所在團奉命掩護大部隊戰略轉移,完成使命后被敵包圍在上海“四行倉庫”,激戰四晝夜潰敵無數次直至彈盡糧絕。此舉極大地鼓舞了民眾及政府的抗日戰斗,被世人冠以“四行孤軍,八百壯士”之美譽。后被日軍囚禁七年,盡受凌辱,不叛國,不變節,鐵血錚錚!一九八四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原四行倉庫戰場舊址建淞滬抗戰紀念館,所在團全體官兵被譽為“民族英雄”,二零一四年九月四日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抗日英雄”集體稱號。

“父親是我們心中的英雄。”章渭源的小兒子章學民介紹,這塊新碑是5年前,章渭源100周歲的時候樹立的。“父親這一生太坎坷了,我們想把父親的事跡告訴孩子們。”

“父親很少講以前的故事”,章建民拍了拍左邊肩膀說,父親左邊肩膀上有一處因抗戰留下的傷,小時候不敢問,父親也不會說。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淞滬抗戰紀念館籌建時期,有記者來家里采訪時才知道,生活中一向忠厚、嚴謹的父親原來是一位英雄。

對于章渭源在戰爭中所經歷的,其后人的了解也主要來源于出版的書籍與其撰寫的手稿。

圖為“謝晉元團長紀念像”紀念章、“四行孤軍”證章照片 江楊燁 攝

圖為“謝晉元團長紀念像”紀念章、“四行孤軍”證章照片 江楊燁 攝

章建民介紹,章渭源的姨夫唐煥文畢業于黃埔軍校,曾任副營長。章渭源念過私塾,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到了可參軍的年紀,便跟隨其姨夫到部隊當文書。

率領八百壯士浴血奮戰的謝晉元將軍之子謝繼民,在《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一一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一書有這樣記錄:章渭源在蘭溪市家鄉讀過幾年私塾,有點文化,他在二樓倉間找到幾個箱子壘起來當桌子,拿只碗倒上油,用棉花做燈捻兒,點起小油燈,為自己也為三排的弟兄寫家信。他心里想,信寫好,交代好后事,大家從此可以安心殺敵了。希望先走的弟兄,保佑我們,多消滅一些鬼子,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蘭溪文史資料》均由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政協主編,刊登了章渭源的《回憶上海四行倉庫的抗日戰斗》《八年孤軍生活》等回憶錄。文章記錄著“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點滴,以及孤軍們在離開四行倉庫之后的生活。

圖為章渭源手稿 江楊燁 攝

圖為章渭源手稿 江楊燁 攝

浙江蘭溪市政協副主席陳興兵告訴記者,章渭源是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第一營二連戰斗兵。在1937年淞滬會戰最后一役中,還有多位浙江金華人。如,第五二四團第一營二連排長蔣警(蔣譽)(戰亡)、第五二四團舒光茍(戰亡)、第五二四團第一營二連戰斗兵唐柏年、第五二四團第一營副營長唐煥文、戰地記者曹聚仁等。

陳興兵看了章渭源的回憶錄后表示,章渭源的敘述很細膩,非常珍貴。“而且,他還詳細描寫‘孤軍營’的生活,這是電影中所沒有的。”

電影《八佰》中有一段畫面,感動了眾多觀眾,戰士們為阻擊敵人的坦克,身背手榴彈,從窗戶跳下。在章渭源的回憶中也有記錄:敵寸寸逼近,蔣班長正準備撤回倉庫,突然中彈倒地,身負重傷,不能行動。他咬緊牙關命令副班長,帶領幸存的士兵邊打邊撤。副班長要背著他走,被蔣班長拒絕,并嚴厲地命令:“快撤,時間逼人,我來掩護,這是命令!”說著,把放在面前的兩顆手榴彈揭開蓋,把彈弦咬在口中。這時,沖在前面的敵人已到跟前伸手抓人,蔣班長拉斷彈弦,“轟隆”一聲,眼前之敵被炸倒了,而他本人也在這爆炸聲中光榮犧牲了。謝團附目睹蔣班長壯烈犧牲的情景,熱淚盈眶。

章渭源撰寫的《八年孤軍》中記載了八百壯士離開四行倉庫進入孤軍營的生活,孤軍營在租界內自由受到限制,但謝團附堅持每天早操前的升旗儀式。不久,租界因害怕日寇進行了阻止,八百壯士們每天改為“精神升旗”。后來,通過一次武力抗爭,租界方終于把旗歸還,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圖為老年時期的章渭源在看報 章學民供圖 攝

圖為老年時期的章渭源在看報 章學民供圖

章建民介紹,抗戰期間父親和戰友被日軍關押多年,抗戰勝利后章渭源首先去當了鐵路警察,并在機緣巧合中認識了妻子,后因生活困難,回到金華蘭溪老家,先后教過書,參與鐵路建設,在農村當出納、務農。

在兒子的眼中,父親沉默寡言,同時,偉大、嚴謹、認真、忠厚。

兒子曾經開玩笑問母親,為什么會看上父親。母親的回答是,你爸爸老實忠誠,在日本人的監獄里關押了七年都沒有變節,就這一點,就夠了。

“父親的笑容是改革開放之后慢慢變多的。”翻開“八百壯士”章渭源家的相冊,章渭源在其79歲的生日宴上,望向遠方,滿臉笑意。

章渭源的孫子章曉虎曾去到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拍下了印有章渭源名字的紀念磚,也傳到了家庭群,章建民、章學民兄弟二人一直保存著照片。如今,章建民、章學民兄弟二人期盼著能去上海四行倉庫,父輩“八百壯士”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據記者了解,9月10日浙江蘭溪市將召開“四行倉庫的蘭溪精神”座談會,準備重新出版相關文史資料專輯,適時組織蘭溪籍“八百壯士”后人前往上海瞻仰、緬懷先烈。

關鍵詞: 幸存者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