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西安打鐵人堅持制作中國古代兵器
發布日期: 2020-08-21 08:54:0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經火爐燒紅后的鐵,在鐵錘的“加持”下火花飛濺,雛形漸顯,正在操作間打造“秦劍”的是54歲的王海泉。“家中祖輩打鐵,我已是第七代傳人。目前為止,共打造出了400余種古兵器,共計6000余件。”王海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王海泉正在打造古兵器?!∶疯O瀧 攝

據了解,家住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啞柏鎮呂家堡的王海泉15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習打鐵技藝,后來憑借著這門手藝,以打造各種農具維生。隨著傳統農具逐漸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農具需求也逐漸減少,王海泉面臨著“轉型”。由于喜歡武術,加上打鐵技藝,從2012年起,他便開始制作中國古代兵器,謀求“出路”。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王海泉正在打造古兵器。 梅鐿瀧 攝

“打造古代兵器是祖上的‘老本行’,不能把它失傳了。”王海泉表示,中國古代兵器有幾百種,每種都有不同的造型,打造它們是為了重拾這門技藝,更是一份責任。

39年的鐵匠生涯,使得王海泉的雙手早已磨出老繭。王海泉告訴記者,打鐵是個力氣活,更是一門技藝活,一件上好的兵器,需要反復的“錘煉”,要經過燒火、捶打、育彎、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千錘百煉后,方能成型。同時鐵和煤的選擇也非常的重要,只有用優質的鐵和煤,才能做出好的兵器。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王海泉打造的“十八般兵器”。 梅鐿瀧 攝

記者在王海泉家中看到,打造出的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器”樣樣精美。王海泉憑借著自身過硬的鐵匠本領,在2014年,其“啞柏王氏手工技藝”被正式列入《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他的打鐵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家人都以他為榮。為了支持他好好打造古兵器,家里的家務活我一個人都承包了。”王海泉的妻子劉芝祥笑稱,現在兒子也繼承了打鐵技藝,一家人都成了打鐵人。

2019年,王海泉與人合作,建起了“古兵器博物館”,他的多數作品陳列其中,供人觀賞。此外,王海泉也將打鐵技藝“搬進”了大學課堂,免費為大學生傳授打鐵技藝,目前收徒80余人。

如今,王海泉找到了屬于自己技藝的“出路”,正用技藝留住中國古兵器文化,為人們打開一扇了解古兵器的“大門”。王海泉表示,將會繼續堅持下去,傳承好這門技藝和文化。

關鍵詞: 文化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