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8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保持增長,但凈息差持續收窄,利潤增速有所下降。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貸款面臨資本約束,化解風險也要消耗資本,我國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有明確的監管標準。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量逐步擴大,但凈息差和資產利潤率處下降趨勢。2023年第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達到337萬億元,近5年年均增速約10.4%。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信貸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貸款利率下降較多,銀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23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為6679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年同期低6.1個百分點;凈息差為1.74%,資產利潤率為0.81%,同比分別下降0.23個和0.08個百分點,單位資產盈利能力降低,利潤增長主要依靠資產規模擴大來“以量補價”。從國際看,2010年以來,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銀行業凈息差總體也呈下降趨勢。2022年美國銀行業凈息差階段性回升,主要受美聯儲大幅加息影響;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公布的商業銀行2023年第一季度凈息差為3.31%,接近我國的兩倍,同比上升0.77個百分點。
圖:中美商業銀行凈息差走勢
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主要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及向股東分紅,并通過資本的杠桿作用再次作用于實體經濟。相對而言,國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少、難點多、進展慢,存在較大資本缺口。例如,由于目前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市凈率(P/B)為0.58,通過發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能力較為有限。因此,在拓展外源資本補充渠道的同時,保持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尤為重要,而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是內源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風險的能力,維護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信心。2018年至2022年,六大國有銀行的累計凈利潤中,約2/3用于留存補充自身核心一級資本,確保了資本充足率指標始終滿足國際監管要求,并通過信貸投放等渠道作用于實體經濟。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向股東分紅等。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在此過程中需進一步發揮銀行服務實體經濟重要作用,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考慮到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銀行信貸風險暴露需要一段時間,應有一定的財力準備和風險緩沖。允許銀行通過合理方式維持自身穩健經營,可以提升其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當然,商業銀行盈利狀況也會隨著經濟周期波動,對此應理性看待,不必過度解讀。
關鍵詞:
相關內容
- 央行:不必過度解讀商業銀行盈利狀況波動 a>
- 納指跌1.17% Meta跌3.1%特斯拉跌2.8%阿里漲1.7% a>
- 今日上市:威馬農機、鍇威特、宏裕包材 a>
- 谷倉智能硬件孵化器落地北京豐臺! a>
- 2022年度中國輕工業造紙行業十強企業出爐 a>
- 34人!2023年水泥行業優秀總工程師名單公布 a>
- 長安汽車攜手百度,探索用大模型向智能低碳轉型 a>
- 我和上海書展的約會:每年盛夏不見不散 a>
- AI熱門股普遍低迷 a>
- 銀行股盤中走強,寧波銀行漲近4% a>
- 電影孤注一擲被指侵權 a>
- 梁杏:神藥和反腐影響下,生物醫藥行業前景如何? a>
- 服務消費支撐作用持續顯現為消費擴大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是什么情況? a>
- 文安縣出臺洪澇災害期間金融幫扶政策 a>
- 日系車敗退中國市場?7月銷量公布:暴跌34.6% a>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深舉行 a>
- 消費時評 | 整治 App“自動續費”,該動真格了! a>
- 科普:哄睡嬰兒的有效方法 a>
- 燕子磯萬象匯旁新增4幅新宅地! a>
- 銀川首個青年人才驛站助力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