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近期,31省份相繼召開地方兩會,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敲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路線圖。人民網特別推出“砥礪奮進正當時”系列報道,記錄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新篇章、新步伐。
春節和冬奧會的余溫尚未褪去,新一年的奮斗號角已然吹響。在開年之際,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在面向未來的新規劃中,創新的地位更加凸顯。
“加大研發投入”“啟動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爭創國家實驗室”……地方政府描繪的科技新圖景正在撲面而來。各地都在通過提前謀劃、提早布局,力爭通過科技創新這一重要“杠桿”,撬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贏得未來發展新優勢。
“第一動力”更澎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央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把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放在重點工作的首要位置。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科技創新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
“第一”“核心”“首要”……這一個個重量級關鍵詞與科技創新緊緊地錨定在一起。如何更好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無疑是地方政府工作任務的重點。記者翻閱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科技創新穩穩站在了各地政府2022年重點工作的“C位”。
據統計,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安徽、湖北等27個省市把科技創新作為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方向,且大都把科技創新排在了系列工作的前三位。
“像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樣打造一流創新環境。”正如吉林省省長韓俊在該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的,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創新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牛鼻子”。據悉,吉林省2021年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區域創新能力上升9位,上升幅度居全國第一。
“真金白銀”促研發
從今年的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開始在科研投入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多個省份將“研發強度”列入2022年的政府工作目標。其中,上海市提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2%左右;安徽省提出,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強度預計達2.5%左右,已經超過部分東部沿海省份;河南省也提出,2022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要達到1.96%。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是指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體現了當地對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涵蓋了政府、高校、企業等各類主體的研發經費投入,更加直接的是各省財政在科技投入上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明確將研發投入作為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標,意味著各地已經下了更大的決心,要用“真金白銀”來實打實地支持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調結構、轉方式的根本之策。”正如重慶市市長胡衡華所言,地方政府對于科研領域投入的加大,不僅是對中央政策的貫徹落實,更是出于地方自身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
“搭臺唱戲”巧布局
從基礎研究布局到產業轉型升級,從經費投入到政策扶持,地方政府對創新發展的布局可謂是“全方位”的。
首先,基礎研究和“卡脖子”領域更受重視。在科技創新規劃中,北京市將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放在了第一位,提出全面建設國家實驗室,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在未來科技前沿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力爭取得更多基礎原創成果和底層技術突破。河南省提出要2022年要建設“中原之光”等大科學裝置。山東省表示,將啟動基礎研究十年行動,省級財政基礎研究投入增長10%以上。
此外,部分省份前瞻布局下一代未來產業也成為今年地方兩會的一大亮點。如,浙江省提出推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廣東省謀劃空天信息、深海極地、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山東省布局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等關鍵領域,計劃開展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同時,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也將得到全方位的加強。浙江省提出2022年要新增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000家。上海市提出要新增“專特新”企業500家。河南省提出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100家。重慶市提出力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0家。
不拘一格“搶”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頂尖人才更是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為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各地的高端人才招攬計劃也是層出不窮。
比如,作為人才聚集的優勢地區,北京市提出要“全面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和敢闖“無人區”的領軍人才。
河北省提出,要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央企研究機構全面合作,大力引進一批院士和高端科研團隊,集聚一批產業“高精尖缺”人才,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重慶市提出要大力引育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國防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
在人才競爭的過程中,科技體制機制、評價體系、激勵政策等改革的力度,也成為地方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從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揭榜掛帥”“賽馬”“軍令狀”等字眼頻繁出現,這些激勵創新的新模式正在成為各地爭相探索的前沿。
“砥礪奮進正當時”系列報道
之一:各地適度超前布局基建 吹響經濟“穩中求進”號角
之二:紓困、創新兩手抓 暢通中小企業發展“中梗阻”
關鍵詞:
相關內容
- 當日拘留15人,達成執行和解400余萬元 天門法院“谷雨掃賴”大快人心_全球消息 a>
- 導演多納斯馬爾克大師班發表演講:“中國是世界電影的未來”-世界時訊 a>
- 環球看熱訊:16位航天員簽名墻亮相中國科技館 a>
- 中關村論壇將舉辦科技成果轉化專場論壇 a>
- 老將"秀操作",最新調倉曝光! A股下一站主線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持倉仍處低位,持續推薦光模塊及ICT設備、液冷 a>
- 國盛證券:伴隨國央企“修煉內功”的扎實推進,長期估值修復潛力仍大 動態 a>
- 美國迪士尼公司開始新一輪裁員計劃 a>
- 東吳證券:MLCC供給端出清,行業處于周期反轉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億美元,今年以來漲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億美元,登頂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報披露收官;油價或調整;多國公布一季度GDP 熱聞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嘗的6種小吃,本地人也愛吃,好吃不挨坑 a>
- 環球通訊!春風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氣攻入內蒙古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a>
- 亞洲第一家嘉悅里!無論是風格還是軟硬件都十分出彩-焦點資訊 a>
- 春游臨江之精品旅游線路推介五:鴨江生態之旅(下游) a>
- 視訊!十重大禮重磅推出!2023湖南車展“看車有禮 購車有獎” a>
- 2023上海車展:出乎意料的錯峰亮相 靜評日產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訊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傳統文化“牽手”課后服務 a>
- “課外書”有講究: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讀好書”?|天天報道 a>
- 環球簡訊:防災減災須臾不可松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