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重視激勵耕地保護“優等生”
發布日期: 2022-02-22 08:54:58 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耕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每年將確定3個市、15個縣(市、區)、100個鄉(鎮)人民政府作為省級激勵對象,對這些市、縣、區給予通報表揚,對鄉(鎮)則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資金。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有的地方存在的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現象令人擔憂。保障糧食安全,必須樹立紅線意識,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作為一個財力有限的西部省份,陜西準備每年拿出億元真金白銀來做這件實事,值得充分肯定。

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耕地保護激勵機制,直接將“甜頭”傳導到基層,這樣的激勵點到了關鍵。耕地保護利國利民的理念早已樹立,相關違法問題卻屢禁不止,根子在于種地特別是種糧的比較效益偏低,而基層監管又失之于寬松軟。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的亂占耕地建房,有的擠占耕地搞開發,有些地方拋荒現象普遍,還有些地方占好地補差地,少數人的短期得利損害了多數人的長期利益。破解這些問題不能光喊口號,也不能單純靠衛星監控等技術手段,必須想方設法讓監管重心下移。只有充分調動基層政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基層干部明確利害得失,才能把保護耕地的政策和要求細化到日常工作中,打造更多耕地保護的“優等生”。

為強化激勵資金績效管理,陜西省還規定資金主要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后期管護與修繕、耕地開發和耕地質量提升、永久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嚴格禁止用于單位和個人發放工資、津補貼或獎金等支出,鄉(鎮)應將不低于資金的50%用于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護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這都是為了傳遞鮮明的導向,讓少量的資金真正發揮出激勵作用,有效壓實耕地保護責任,促進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相統一。

要看到,激勵是手段不是目的,此類政策并非靈丹妙藥。在堅持正向激勵的同時,保護耕地必須多管齊下、動真碰硬,特別是用好負面問責這個抓手,動態排查問題大力進行整治。通過一件件案例,讓耕地保護制度“長牙”“帶電”,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實保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開新)

關鍵詞: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