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隨著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預告披露,財務類退市指標威力顯現,觸及退市標準的公司“浮出水面”。《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已有14家*ST公司預計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終止上市。
為此,有部分*ST公司施展“財技”,意圖保殼,而遭到滬深交易所的關注和問詢。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上市公司主要是通過債務重組、減值轉回、調節收入、關聯交易等方式進行保殼。審計機構需要對交易所問詢問題重點關注,做好“看門人”;監管機構需要嚴厲打擊為規避退市而采取的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ST公司花式保殼
審計機構責任大
按照交易所規定,*ST公司需要在1月31日前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因觸及退市新規中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實施*ST的公司,還需發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月12日,累計共有86家*ST公司發布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其中,14家公司預計2021年業績或凈資產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年報發布后公司股票大概率將被終止上市。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86家*ST公司中,16家預計扣非后凈利潤上限為負,扣除后營業收入上限在1億元至1.5億元之間,剛剛邁過保殼“紅線”。
例如,據*ST昌魚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預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扣除后為1.06億元,扣非前后凈利潤分別為-2850萬元、-3450萬元,凈資產約為800萬元,剛好保殼。
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各類收入的確認政策和依據,并逐條對照《營業收入扣除》有關規定,說明公司相關業務是否為新增貿易業務、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與主營業務無關或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情形。
此外,滬深交易所還對通過債務豁免、減值轉回等方式使凈資產轉正等行為進行重點關注。
例如,*ST猛獅、*ST澄星等均受到交易所問詢。
“資本市場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品牌價值、融資便利等,退市將波及多方利益,所以公司保殼動力強勁。”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宏觀策略配置部總監魏鳳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最好的保殼方式就是提升經營業績,使公司重新符合上市標準。但如果公司無法在短期內改善業績,就可能采用財務技巧、借助外力等方式,進行保殼。
“會計師審計時需要注意上市公司異常財務數據,應根據綜合因素判斷上市公司的債務豁免、減值轉回等是否‘靠譜’,并加以說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公司財務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退市新規壓實了審計機構的責任,審計機構需要做好“看門人”。
*ST公司退市概率提升
專家稱要遠離
退市新規下,退市指標更加清晰,效率提高,執行力度加大。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必然要求嚴格執行應退盡退,對此市場已形成確定性預期。”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除了相關股票直接持有者利益可能受損外,*ST板塊的投資者亦可能被波及。專家建議,普通投資者需要遠離這類股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績差公司退市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但隨著大量公司退市,ST板塊預計也將大幅下跌,相關投資者利益或將遭受較大損失。
魏鳳春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達4700余家,其中包含大量優質企業。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其經營業績存在問題,未來是否能夠轉好也不確定。所以,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規避退市風險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投資ST股。”
“對于有多年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注冊制下,資本市場生態已經發生變化,投資者需要深刻認識到,退市公司數量將增多,*ST公司退市的風險顯著提升,投資者需要改變投資觀念,不要炒小炒差。”劉燕表示,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生態,既需要公司對上市有客觀評價,也需要投資者對退市有充分預期。
嚴打違法行為
支持投資者維權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深改推進,“大投保”格局不斷完善。專家認為,要實現退得下、退得穩,監管機構既需要從嚴打擊為規避退市而采取的違法違規行為,向市場傳遞“零容忍”信號,也要反復向投資者傳遞正確投資理念,并支持權益受損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等多元化維權機制索賠等。
對于監管機構而言,湯欣認為,要在退市中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首先,要依法嚴懲為規避“財務類退市指標”的業績造假、虛假陳述,和為規避“交易類指標”的市場操縱行為;其次,要求上市公司強化風險提示、嚴格執行退市整理制度;再次,需要進行投資者教育,不厭其煩地宣講政策、提示風險;最后,支持、鼓勵退市公司的投資者拿起法律武器,通過司法內外的多元機制索取賠償。
魏鳳春認為,上市公司在退市過程中,一定會導致部分投資者利益損失。對于監管部門來說,首先,要明確“三公”原則,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質量,實現信息透明;其次,監管部門需要對涉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中介機構、實施者進行嚴厲打擊,提高監管威懾力;最后,在投資者提起民事訴訟時,監管部門可以與法院合作,提供專業支持。(證券日報)
關鍵詞: 上市公司
相關內容
- 當日拘留15人,達成執行和解400余萬元 天門法院“谷雨掃賴”大快人心_全球消息 a>
- 導演多納斯馬爾克大師班發表演講:“中國是世界電影的未來”-世界時訊 a>
- 環球看熱訊:16位航天員簽名墻亮相中國科技館 a>
- 中關村論壇將舉辦科技成果轉化專場論壇 a>
- 老將"秀操作",最新調倉曝光! A股下一站主線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持倉仍處低位,持續推薦光模塊及ICT設備、液冷 a>
- 國盛證券:伴隨國央企“修煉內功”的扎實推進,長期估值修復潛力仍大 動態 a>
- 美國迪士尼公司開始新一輪裁員計劃 a>
- 東吳證券:MLCC供給端出清,行業處于周期反轉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億美元,今年以來漲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億美元,登頂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報披露收官;油價或調整;多國公布一季度GDP 熱聞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嘗的6種小吃,本地人也愛吃,好吃不挨坑 a>
- 環球通訊!春風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氣攻入內蒙古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a>
- 亞洲第一家嘉悅里!無論是風格還是軟硬件都十分出彩-焦點資訊 a>
- 春游臨江之精品旅游線路推介五:鴨江生態之旅(下游) a>
- 視訊!十重大禮重磅推出!2023湖南車展“看車有禮 購車有獎” a>
- 2023上海車展:出乎意料的錯峰亮相 靜評日產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訊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傳統文化“牽手”課后服務 a>
- “課外書”有講究: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讀好書”?|天天報道 a>
- 環球簡訊:防災減災須臾不可松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