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可持續發展漸成投資風口
發布日期: 2022-01-23 10:38:34 來源: 經濟日報

受氣候與資源等相關因素影響,ESG投資被市場追捧。在“雙碳”戰略目標引領下,我國ESG發展將駛入快車道。什么是ESG?發展ESG對企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何為ESG

ESG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方共贏的一種企業治理原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江萍表示,ESG投資體現了“資本向善”的理念,通過資本對ESG的投資偏好,引導企業更加注重ESG表現和可持續發展,讓企業在商業價值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逐步提升,加之國內外投資者對ESG理念高度認同,不少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ESG投資。《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2019年我國A股市場上披露ESG信息的上市公司數量為371家,2021年數量增長到1112家。滬深300成分股中有248家發布了2020年度ESG報告,占比超過82%。可見,我國上市公司披露ESG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主動進行ESG披露的上市公司數量在逐年增加。

“投資者可以基于ESG評估并考察企業中長期發展潛力,以便于投資者決策。”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與綠色環保關注程度的加深,ESG理念不斷完善,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涉及三大方面的多維度、多指標評價體系。全球許多監管部門、交易所及行業自律組織出臺了一系列評價標準與指引,支持企業開展ESG實踐。

近年來,ESG作為一個投資大類,逐漸在全球范圍普及開來。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可供投資的ESG指數產品。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ESG于2008年落地中國,2015年香港交易所發布“ESG報告指引”,之后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一些ESG研究報告、投資指引等,ESG產品在國內呈現增長趨勢。

機遇挑戰并存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ESG的發展為其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江萍表示,現有研究表明,ESG投資者相對更關注企業的ESG表現,對企業短期利潤波動有較高容忍度,不會因為企業短期經營變差而拋售股票,因此被ESG投資者持股較多的股票,具有較高的估值溢價。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身處傳統行業的企業也更加關注ESG理念。在ESG理念的引導下,企業進行相關投資不僅能期待更好的資本市場表現,還可能享受政策支持以及較低的銀行貸款利率。

不過,目前我國ESG披露體系尚不完善,上市公司實際的ESG水平難以被合理量化評估,這也是ESG投資面臨的挑戰之一。專家表示,由于各個企業在ESG報告披露時缺乏統一的規范,這不僅加大了評估機構對上市公司ESG表現的評估難度,也導致對公司公布信息的評估結果不一致。此外,目前國內各家評估機構的ESG指標體系構建并不一致,這也將導致不同評估機構對同一家上市公司ESG表現的評估存在差異,難以準確評估上市公司實際的ESG水平。

此外,雖然目前上市公司進行ESG信息披露意愿顯著增強,但相較于成熟市場,我國ESG投資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所披露ESG報告內容不夠全面,難以準確評價上市公司ESG綜合績效表現。

鄭磊表示,對于企業來說,ESG的全面落實還需要一個過程,很多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其中也包括了對環境保護的關切。公司治理是目前證券市場大力推動改善的領域,比如獨董制度的完善,信息披露主體責任的落實,中介機構的行為規范等,都是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方面發力。

倒逼企業轉型

近日,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穩步推進ESG信息披露相關工作,推動上市公司引領綠色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提升治理水平。現階段堅持自愿披露原則,后續可根據事實總結情況,持續規范披露指標,擴大強制性披露范圍。

專家預測,未來我國可能將逐步對企業ESG信息披露進行要求,這也將倒逼企業轉型發展。隨著ESG制度體系的完善,對上市公司的評價會更加全面、范圍更廣泛,從而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陳靂表示,上市公司若想獲得市場競爭力,應該從ESG指標和財務指標全面評估自身的表現,單純關注企業的財務績效已經不能滿足復雜的市場需求。上市公司及時披露ESG信息,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并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在ESG理念下,一是要完善企業ESG戰略體系,優化企業戰略目標,并將ESG事項引入公司管理制度中;二是要及時建立ESG數據收集整理體系,出具ESG報告,履行ESG信息披露義務;三是注重ESG投資風險,構建完整的ESG治理體系,提高收益穩健性。(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關鍵詞: 企業 上市公司 投資 披露 ESG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