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中國累計召回汽車9130萬輛,OTA、電動車、排放成重點
發布日期: 2022-01-21 15:08:51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1月21日訊(記者 郭躍)昨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王贇松介紹,截至2021年底,累計召回汽車9130萬輛,問題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器、發動機等總成。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 王贇松

聚焦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在汽車召回領域部署的工作,王贇松繼續說,市場監管總局堅持深化改革和強化監管一體推進,完善召回管理制度、規范和標準,加強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推進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體系建設和安全評估。

具體來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機動車碳排放量對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降低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帶來的空氣污染,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態環境部制定并發布了《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截至2021年底,針對部分車型曲軸箱強制通風裝置、還原劑儲液箱、三元催化反應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等重點排放零部件加強監管,共召回車輛144萬輛。

同時,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新能源汽車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關系企業信譽,關系國家形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與保障體系不斷健全,車輛安全運行水平穩步提高,每萬輛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率持續呈下降趨勢。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建立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制度,組建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協作網,制修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相關標準規范,加強新能源汽車共性安全問題研究。到目前,累計召回新能源汽車229次,涉及車輛198萬輛。車輛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制造與設計缺陷、機械損傷、高溫、外短路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加大技術研判和缺陷調查力度,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此外,據統計,99.9%的汽車召回和50%以上的電子電器產品召回,都是產品符合標準但經使用后發現仍然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這需要企業在設計、生產及售后服務等環節持續進行技術改進與質量提升。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積極探索“發現產品缺陷—提出產品安全規范建議—實現質量提升”的工作思路。針對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推動企業深化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提升缺陷分析和識別能力,累計引導汽車企業2400余次、消費品生產企業3400余次的技術改進。推動部分企業設立由公司一把手牽頭的產品質量安全委員會,厚植質量安全文化。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加強產品安全測試,推動汽車產業鏈質量升級。

展望下一步工作,王贇松提出,市場監管總局將從5個方面加強召回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全國統一管理、分級實施、權威高效的召回管理機制。夯實召回技術支撐體系和實驗室建設,加強對全國消費品召回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二是加大召回監管力度。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商用車、電子電器等為重點,加大行政約談、現場調查、技術交流和工程分析試驗力度,督促生產企業切實履行產品安全主體責任,守住產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底線。

三是推動產品安全監管創新。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創新召回管理手段,完善產品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強化物聯網產品安全與召回監管研究。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提升召回監管效能,督促企業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設計、制造水平,降低產品安全風險,維護公共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四是針對商用車、重點消費品等產品,加強共性危害識別和試驗驗證,聚焦重點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鏈,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幫助中小企業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和區域高質量發展。

五是加強產品安全與召回宣傳。組織產品安全與召回論壇、“六一”主題宣傳、專家政策解讀、安全技術解析等活動,運用多種媒體形式,廣泛開展產品安全常識和召回科普,提高消費者產品安全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關鍵詞: 產品 技術 監管 召回 汽車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