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北京市政協委員建言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發布日期: 2022-01-07 19:55:0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步推進碳中和行動。如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重點排放行業能耗和排放強度等,進而兼顧經濟發展與碳減排目標實現?如何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北京市政協委員們圍繞城市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建言獻策。

建議科技創新兼顧經濟發展與碳減排目標實現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聶祚仁談到,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短期內硬性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或降低能源供應總量都將影響經濟發展,亟需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重點排放行業能耗和排放強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制造工藝、推進低碳原料替代等,才能兼顧經濟發展與碳減排目標實現。

他談到,作為超大城市的北京,有著巨大的能源剛性需求。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讓科技支撐經濟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建議針對北京能源、產業、建筑、交通領域的零碳低碳技術開展科技創新攻關,并培養一批低碳領域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這對促進北京產業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支撐北京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他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需要產業、科技、社會等多個領域共同推進。建議北京搭建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以技術創新牽引產業發展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國際一流“雙碳”領域關鍵技術創新高地。

北京匯集了大量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創企業。聶祚仁建議,北京應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培養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應探索共享機制,建立政府政策引導投入、高校技術創新投入及企業資金投入的多元投入機制,建立以實施轉化為導向的成果共享機制,并組織和指導各部門、各單位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做好統籌銜接。

建議在城市更新中建設低碳生態城市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東城分局副局長孫慶賀談到,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空間,也是綠色低碳發展最重要的載體。城市更新的過程是進行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的過程,對推進碳減排、實現“雙碳”目標、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城市更新中,尚未對“雙碳”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尚未對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和階段目標進行規劃。為有效推動北京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建議以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為目標,加快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適度超前謀劃城市新的生產生活空間布局和能源基礎設施系統。

她提到,建設低碳生態城市,要科學規劃城市藍綠空間。在城市更新中,要加強疏解騰退空間的利用,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宜水則水、宜綠則綠、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建設不同類型、不同尺度的城市生態空間。同時,加強植物固碳能力研究,在綠化空間建造中采用固碳效果好的綠地、樹木和綠籬等,既能符合地方特色和景觀需求,又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態空間的品質。適度恢復歷史河湖水系,構建水城共生的城市生態系統。

她認為,要完善城市交通和基礎設施系統,建立多層次的能源供給體系。在城市更新中,要對城市基礎設施系統進行完善,基于新能源的使用,建立與新能源使用相匹配的城市基礎設施系統,為居民使用清潔能源提供便利,進而推進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結構的調整。鼓勵使用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拓展能源供給路徑,豐富城市能源體系。同時,要注意城市生態空間與城市功能區、交通網絡的融合,讓建筑、汽車等排放的碳及時得到吸收和固化。(完)

關鍵詞: 創新 北京 城市 能源 低碳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