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調研基地行】一汽-大眾何以持續領先三十年?
發布日期: 2021-12-30 10:18:55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位于長春市安慶路5號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隨處可見 “慶生30年” 的標記,驕傲地訴說著企業的歷史和成績。自1991年成立30年來,一汽-大眾已覆蓋東北長春、西南成都、華南佛山、華東青島以及華北天津,形成整車生產的“五地六廠”,加之動力總成事業部和沖壓中心,構建起八大專業生產廠的全國性、集團性產業布局。

過去30年里,一汽-大眾何以基業長青、持續領先?汽車產業駛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領頭羊又該如何與時俱進?值此一汽-大眾成立30周年之際,中國經濟網記者深入走訪了一汽-大眾技術開發部、產品管理部、管理服務部,大眾品牌華南區事業部及所在區域的優秀經銷商,捷達品牌西南區事業部及所在區域的優秀經銷商,及其優秀供應商代表,探尋一汽-大眾在面對芯片短缺、疫情反復、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復雜的局面和問題時,如何以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為抓手,驅動自身再起新局、守正創新;同時又是如何積極擁抱全新變革,帶動強大的產業鏈集群乃至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供圖

開創先河

回顧過往,一汽-大眾的每一次創舉,都是中國汽車工業領域的一次“深化改革”,也是一次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實踐,更是中國汽車高品質發展的全面見證。

1990年11月20日,中國一汽和德國大眾15萬輛合資項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約 資料圖片

三十年前,一汽-大眾是中德股東雙方同心協力、共贏發展的又一次壯舉,是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

一汽-大眾作為國有企業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等方面,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對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借鑒和示范意義。

從建廠初期的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發展到現在的奧迪、大眾、捷達三大品牌20余款產品,一汽-大眾已成為國內成熟的覆蓋A、B、C級全系列乘用車型的生產企業。在國內合資企業中,一汽-大眾市場銷量連續奪取冠軍,已形成年產銷量超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2200萬輛,市占率和用戶美譽度位居行業前茅的領先地位。

一汽-大眾總經理潘占福 企業供圖

近年來,中國正加速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經濟轉型,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走在低碳時代前沿?!耙黄?大眾快速響應政策號召,推進智慧綠色工廠升級,加速推動電動化戰略落地,布局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產品,持續完善NEV生態的構建”,一汽-大眾總經理潘占福多次在公共場合強調。

風雨同舟

寶鋼股份目前已是年粗鋼產量和盈利水平全球第一的“鋼鐵航母”

在自身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與一汽-大眾風雨同舟的供應商伙伴,如今也走到了國內乃至全球零部件行業的前列。在上世紀90年代與一汽-大眾開啟緊密合作的寶鋼股份,目前已是年粗鋼產量和盈利水平全球第一的“鋼鐵航母”。

繼峰股份如今走到了國內乃至全球零部件行業的前列

成立之初只能生產頭枕泡沫、支架等產品的繼峰股份,如今也走到了國內乃至全球零部件行業的前列。2019年,繼峰股份更是完成了對全球知名零部件供應商——格拉默的并購,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

在走訪優秀供應商代表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網記者時常從他們的口中聽到這樣簡單而由衷的評價:一汽-大眾多年來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和嚴格要求,鞭策著我們在體系建設和能力培養上迅速提升,也推動著我們從國產化供應商蛻變成為研發型供應商。

一汽-大眾采購總監張明

“一汽-大眾的采購有嚴格的門檻,有嚴格的技術要求,有嚴格的標準。對于那些有潛力的供應商,我們會幫助它們在工藝、質量、技術上達標,跨過門檻”,一汽-大眾采購總監張明直言,“在供應商跨過門檻后,我們希望它們跟著我們主機廠的發展而發展,盡量讓它們不跑偏,甚至它們的發展要超過我們,它們的技術要更好”。

一汽-大眾跨越式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國內一大批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成長,而且還推動了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的進步,更助推了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實力的提升。伴隨著一汽-大眾從開拓者到引領者的蛻變,中國汽車產業也將開啟轉型升級的新紀元。

守正啟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汽車行業積極革新應變。面向汽車“新四化”浪潮方興未艾,一汽-大眾通過各種舉措積極應對,尤其是通過數字化手段,以變應變,持續彰顯卓而不群的遠見、決心和行動力。

一汽-大眾管理服務部總監竇恒言

一汽-大眾的數字化建設選擇點、線、面同時開展,在對業務難點痛點進行數字化改革的同時,更對整體業務流程、業務平臺管理,做全面的數字化啟動。對此,一汽-大眾管理服務部總監竇恒言表示,數字化平臺的建立是轉型的一個分水嶺,能夠給出業務的決策推薦和業務的全場景分析,做到數字直接驅動業務。

一汽-大眾產品管理部總監張之眛

“原來是著眼把車生產出來,而現在的流程拓展到從用戶提出需求,到最后把車交給用戶的全過程”,一汽-大眾產品管理部總監張之眛表示,“通過數字化手段先研究用戶的需求,打破部門壁壘,貫穿從端到端的全過程。”

面對洶涌而來的新能源汽車時代,一汽-大眾聚焦核心業務調整,挖掘新的盈利模式,在新能源布局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向市場投放了包括ID.系列在內的8款新能源車型,未來還將基于MEB平臺進一步強化新能源產品矩陣。

30年彈指一揮間,一汽-大眾成長中的每一次創舉,都是中國汽車工業領域的一次“深化改革”,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實踐,更是中國汽車高品質發展的全面見證。面對未來的新機遇、新挑戰,一汽-大眾再啟新局,守正創新,在變革中前行,持續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春棉 王躍躍)

關鍵詞: 中國 產品 汽車 大眾 一汽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