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國際”與“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創新活力
發布日期: 2021-12-03 16:49:2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申城風景線)“國際”與“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創新活力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題:“國際”與“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創新活力

作者 高志苗

一杯啤酒,一本書,一個午后,這是Thomas kohs退休生活的“標配”,他喜歡在“老外街”享受這樣的“獨處時間”。“來上海15年,我一直住在老外街附近,婚禮晚宴也是在這里舉行的。”他對中新網記者說。

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老外街,是上海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條海外風情街。一條長490米的街道,云集了13個國家和地區30多家特色餐廳和酒吧,素有“上海美食聯合國”的美譽。街區一店一景,五成以上的消費者及商家為外籍人士。

從廢棄的鐵路路基到特色商業街區,再到現在的時尚文化特色街區,老外街走過了十多年的“蝶變”之路。“(以前)這里業態比較單薄,只有餐飲和酒吧,這容易造成一次性消費,不能營造長久的歸屬感。一個商業體里,沒有自己的文化元素,是沒生命力的。”老外街項目總監張武才告訴記者。

現在的老外街將“國際”與“本土”交融,以文化、創意、公益、產業四位一體構筑文創新產業的服務平臺,打造屬于老外街的文創生態樂園體系。以“城市樂園”為理念,引進了THE BOXX、玩小伴寵物樂園、OopSense等園區創新標桿業態,持續激發片區的生命力。

老外街的變化Thomas kohs也是見證人。他覺得老外街“一直在變”,不僅有美食、酒吧等商業配套,也打造了很多生活娛樂場所。“老外街打造成外國人的社區我想是成功的,如果有朋友來上海,我會首先推薦他來這里。”

為了持續激發片區生命力,老外街開啟“前店后廠”的商業模式。張武才介紹,前店后廠的新商業模式,以園區內文化、科創企業為主體,進行后端內容制造,產出內容將直接輸送到園區內的前端客戶,由其進行面對消費者轉化的生態閉環,整合上下游資源,縮短企業產銷鏈。

2020年,沉浸式戲劇工作室OopSense入駐老外街,成為“前店后廠”模式的受益者。

“當時選擇場地的時候對比過上海很多地方,老外街1000平方(米)整層的空間,很適合我們做游戲劇場。創作前期我們導演、燈光、舞美、編劇都在一起,不管工作到多晚,老外街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現在我們已經上線主題為‘日食’的沉浸式戲劇。”OopSense場景美術總監墨墨介紹。

“園區里一些平臺有想法,但必須要在一定的場景下才能把想法轉化為商業形態,(前店后廠)這種模式,有助于他們進行后臺研發、完善,然后再到前面去推廣。園區里的任何一家餐廳都可以是他的合作對象,我們去做他們雙方之間的思想工作,去當‘紅娘’。”張武才說。

THE BOXX創始合伙人黃維也表示,希望在老外街講新一代文化商業創新者的故事,將內容注入資產,以文化引領消費。

“我們希望老外街成為外國人的社區,有種家鄉的歸屬感,成為上海人的聚場,有些元素吸引他們聚在這里,也希望成為觀光客的景點。未來,老外街會繼續向國際文創生活園的方向發展。”張武才說。(完)

關鍵詞: 文化 園區 商業 上海 老外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