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母親河畔的中國】山河聯動 芮城的生態發展之路
發布日期: 2021-10-24 05:15:58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山西芮城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黃河掉頭向東的大拐彎處,境內北依中條山,南臨母親河,地勢北高南低,一面陽坡。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芮城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不斷探索,將濁水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芮城縣光伏領跑示范基地(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荒山坡上種滿“太陽花”

“邀請太陽,點亮芮城”,這是芮城縣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浪漫口號。在芮城縣光伏領跑示范基地,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中條山上,有序排列的光伏板熠熠生輝,蔚為壯觀。它們源源不斷地收集陽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然后再通過電網為全國貢獻力量。

據悉,芮城縣光伏領跑示范基地,是國家能源局2016年批復的全國八個光伏領跑技術基地中唯一的縣級落戶項目,承擔著引領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任。項目總投資88億元,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涉及全縣7個鄉鎮,分兩期建設。目前,兩期項目均已建設完成。

“以前,這里就是禿山荒坡,土層貧瘠,種啥啥不活。光伏基地建成后,給當地發展帶來很大變化”。芮城縣能源局辦公室主任呂飛介紹,“一是增加了財政收入。實現年產值12億元,增加財政收入1.5億元。二是增加農民收入。被占用田地的老百姓可以領到土地租金,還可以從事光伏板清潔和除草等工作。三是助推金融業發展。參建企業投資資金拓展了當地金融存貸業務,助推縣內金融業健康發展。四是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光伏板下種植了連翹和12000余畝的油牡丹,在沿山區域形成了新的觀光旅游經濟帶。”

面向未來,呂飛表示,芮城縣將以新能源產業為龍頭,不斷延伸光伏產業鏈,同時圍繞“農林光互補”模式,大力發展油牡丹種植和深加工,讓油牡丹產業成為芮城現代農業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黃河芮城段(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全域旅游風生水起

曲折蜿蜒的黃河到達潼關后,受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所阻,在芮城縣風陵渡鎮九十度轉彎,折而向東。綿延在大河岸畔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宛如一條巨龍,伴著黃河水一路同行。

沿黃旅游公路芮城段,東接平陸,西連永濟。這條公路是芮城縣圍繞“黃河文明+生態觀光+農旅融合”三大主題,著力打造的一條生態路、文旅路、產業路、致富路,公路全長93.4公里,總投資6.45億元。

“以前,村民出行很不方便。現在沿黃旅游公路修通后,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改變了周邊的旅游環境。公路貫穿3個古遺址、5個渡口、7個景區,實現了‘景景通’‘城景通’循環旅游。”芮城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克效表示。

據他介紹,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是一條生態景觀大道。此外,沿線還設立了36個農產品購銷點,為糧食種植、水產養殖、蔬果栽植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提供服務,助力芮城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

關鍵詞: 母親 母親河 河畔 中國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