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全球已有20多家整機企業加入激光電視市場
發布日期: 2021-06-02 11:48:48 來源: 北京商報

6月1日,“6·18”年中大促正式拉開序幕。去年以來,盡管彩電市場表現依然低靡,激光電視卻成為國內外廠商競爭的新焦點。

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商城看到,在“6·18”大促期間,很多激光電視都跌破萬元關口,其中米家激光電視1S優惠后只需9999元,海信激光電視75J9D優惠后只需9779元。

其實在“6·18”大促前,激光電視的價格已經破冰。像長虹激光公司推出的家庭輕享型4K激光電視D7U和高端奢享型4K激光電視DC95,把激光電視的價格拉到了萬元級。峰米5月初也推出激光電視Cinema系列C2激光電視,該機型也打破了激光電視套裝價格的“新低點”——價格只有9999元。

產業觀察家許意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激光電視的能量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至少還有10倍以上的成長空間,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激光電視的平均成本至少要再下降50%以上。按照傳統彩電和家用投影的存量消費規律,終端價格下降到6000-8000元左右,就能實現百萬臺以上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激光電視每年的銷售量都在增長,即使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也無法阻止激光電視的上量。根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分析季度報告》,2020年中國內地激光電視市場出貨量超過21.2萬臺,同比增長5.9%。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6月開始,TV面板供需關系開始緊張,彩電價格進入一輪上升周期,智能投影相比彩電的性價比則進一步提高,智能投影企業預計將憑借持續的創新和性價比,進一步蠶食大屏終端出貨量。

據了解,在長虹、海信等主流彩電企業的帶動下,全球已有20多家整機企業加入激光電視市場,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數量超過100家。

有關專家認為,激光電視異軍突起的背后,是液晶電視經過20多年發展,技術已觸及天花板、難以實現突破的局面,與此同時,新一輪消費升級加快,用戶需求已經從單一功能性轉變為更注重品質、健康的需求,行業變革一觸即發。

“在彩電行業低迷的大背景下,智能投影顯示產品憑借其大屏、護眼、低功耗等優勢,市場銷售規模逆勢增長,其中家用智能投影儀因其輕便、智能等特點更是持續發力,市場潛力巨大。”長虹激光公司總經理李先平說。

2020年末以來,隨著三星、惠普、索尼、愛普生等激光顯示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市,證明一個由中外企業共推共建的激光顯示新陣營已經全面形成。

大屏之爭實質也是顯示技術之爭。在政策支持和產業鏈企業努力下,中國在全球激光顯示產業的競爭角逐中已占據搶跑位置。據悉,中國申請和授權的激光顯示專利超過7000項,占全球激光顯示專利比例的50%以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激光顯示的產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激光電視技術研發上,海信、長虹兩大國產品牌提前搶跑。作為國內最早進行激光電視技術研發的主力軍,長虹在激光電視領域深耕10余載,自主掌握了光機、整機、屏幕和制造等技術;海信則自2014年推出全球首臺100英寸激光電視以來,從2K到4K,從單色到雙色再到三色,從100英寸到300英寸……持續推進產品迭代,從尺寸、畫質、形態上不斷發力。

李先平認為,全球顯示產業的發展進入了關鍵洗牌期,多種顯示技術競相發展。激光顯示可實現超高清、大色域、大尺寸、高觀賞舒適度的高保真圖像再現,是顯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同時,激光顯示更加契合未來大屏顯示、沉浸體驗、便攜應用的需求趨勢,與AIoT的融合也將催生更多新興市場。

關鍵詞: 激光 電視 市場 企業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