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鳥兒就這樣出現,“搶占”本報駐臺州記者陳棟家的陽臺,筑巢壘窩。昨天,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上圍觀了直播的網友們也來了興致,有網友留言,自己家中陽臺也有被鳥兒“蹭住”的經歷,甚至有的小鳥還住上了癮,連續多年都來光顧。
難道如今的鳥兒也愛上了城市生活,喜歡與人類做個伴兒?
給鳥兒喂食,有必要嗎
小時記者陳棟家的這對鳥夫妻,是一對烏鶇。在浙江,烏鶇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屬于浙江省的一般保護動物。很多人看到黑色的鳥,第一反應是烏鴉,但很可能是一只烏鶇。
和烏鴉相比,烏鶇看起來更秀氣精致一些。它是雀形目鶇科的鳥類,體形中等,成年體長21~29厘米,在鳥界,不算大也不算小。
在城市里,烏鶇為什么常見?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員范忠勇說,不僅烏鶇,還有斑鳩、麻雀、鵲鴝,都是和人類比較親近的,屬于伴人居的鳥類,它們常見,是因為能比較好地適應人類的居住環境。
鳥兒不像人類,它們活得更純粹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餓肚子。所以適應性強的鳥,一定不怎么挑食。烏鶇就是這樣,葷素都吃,尤其喜歡葷的,比如土壤里的蚯蚓、蝸牛,是它們最愛的菜品。
所以小時記者陳棟奉上面包蟲,確實很對它們的胃口。但范忠勇并不建議這么做。“沒意義,它們靠自己的勞動就能養活自己。”生存、繁衍,本來就是鳥一生唯一的意義。“愛它就去照顧它”的誤區,就和人類照顧幼崽一樣,總覺得愛給得越多,對孩子越好,實際上“什么都給孩子準備好了,那他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給鳥窩蓋一層薄膜,有必要嗎
生存的關鍵性問題,除了吃,就是住了。
鳥兒最大的要求,大概就是安全。盆景、陽臺,都是它們中意的筑巢繁殖地。哪怕是人工環境,它們也能適應。
有人會說,最近好像經常看見鳥兒在民居筑巢的新聞,難道鳥兒越來越城市化了?范忠勇倒覺得得出這個結論暫時還沒有什么依據,“其實以前也有,只是網絡沒這么發達,媒體傳播也沒這么廣。”
萌萌噠的鳥兒筑巢孵化下一代,會喚起人類的保護欲,但這種欲望,一定要及時克制。范忠勇看了小時新聞的稿子,還是給記者陳棟一家點贊:沒有人為介入鳥兒的孵化過程。“因為就算你幫它們孵化了,但還是沒辦法教幼鳥覓食、飛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心想幫忙,其實是幫倒忙,“自然界本身就是優勝劣汰,6個蛋最終也許只能成功養活三四只小鳥,這都是很正常的。有些鳥的幼鳥存活率并不高,像有些鷺鳥的死亡率會達到30%-40%,甚至更高。”
春日多雨,很多人擔心,鳥巢會不會被淋濕?小鳥會不會挨凍?陳棟就給鳥窩蓋上了一層塑料薄膜。
“這也沒什么必要,小鳥淋淋雨也不要緊。雨實在太大了,鳥媽媽會趴上去保護孩子。”而且萬一的萬一,塑料薄膜積水過多,坍塌下來,反而對小鳥們傷害更大。
所以,身邊如果生活著鳥兒,你越少干預,對它們來說,反而是越好的保護。還是那句話,默默欣賞就好。
關鍵詞: 喂食
相關內容
- 老將"秀操作",最新調倉曝光! A股下一站主線在哪?_世界速看料 a>
-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持倉仍處低位,持續推薦光模塊及ICT設備、液冷 a>
- 國盛證券:伴隨國央企“修煉內功”的扎實推進,長期估值修復潛力仍大 動態 a>
- 美國迪士尼公司開始新一輪裁員計劃 a>
- 東吳證券:MLCC供給端出清,行業處于周期反轉前夜 a>
- LVMH市值一度超5000億美元,今年以來漲幅超30%!LV老板身家近2110億美元,登頂世界首富 a>
- 【重磅前瞻】A股年報披露收官;油價或調整;多國公布一季度GDP 熱聞 a>
- 五一假期,成都旅游要嘗的6種小吃,本地人也愛吃,好吃不挨坑 a>
- 環球通訊!春風吹破琉璃瓦 明日冷空氣攻入內蒙古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a>
- 亞洲第一家嘉悅里!無論是風格還是軟硬件都十分出彩-焦點資訊 a>
- 春游臨江之精品旅游線路推介五:鴨江生態之旅(下游) a>
- 視訊!十重大禮重磅推出!2023湖南車展“看車有禮 購車有獎” a>
- 2023上海車展:出乎意料的錯峰亮相 靜評日產全新一代逍客-今日快訊 a>
- 每日速看!河北平山:傳統文化“牽手”課后服務 a>
- “課外書”有講究:義務教育階段如何“讀好書”?|天天報道 a>
- 環球簡訊:防災減災須臾不可松懈 a>
- 廣交會凸顯我國外貿韌性 a>
- 【天天新視野】花卉產業紅紅火火 a>
- “壯族三月三”成全民派對 零售餐飲銷售額2.3億元 a>
- 全球速遞!中經評論:現代農業要唱響“海洋牧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