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給鳥兒喂食,有必要嗎?
發布日期: 2021-04-08 11:10:54 來源: 錢江晚報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鳥兒就這樣出現,“搶占”本報駐臺州記者陳棟家的陽臺,筑巢壘窩。昨天,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上圍觀了直播的網友們也來了興致,有網友留言,自己家中陽臺也有被鳥兒“蹭住”的經歷,甚至有的小鳥還住上了癮,連續多年都來光顧。

難道如今的鳥兒也愛上了城市生活,喜歡與人類做個伴兒?

給鳥兒喂食,有必要嗎

小時記者陳棟家的這對鳥夫妻,是一對烏鶇。在浙江,烏鶇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屬于浙江省的一般保護動物。很多人看到黑色的鳥,第一反應是烏鴉,但很可能是一只烏鶇。

和烏鴉相比,烏鶇看起來更秀氣精致一些。它是雀形目鶇科的鳥類,體形中等,成年體長21~29厘米,在鳥界,不算大也不算小。

在城市里,烏鶇為什么常見?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員范忠勇說,不僅烏鶇,還有斑鳩、麻雀、鵲鴝,都是和人類比較親近的,屬于伴人居的鳥類,它們常見,是因為能比較好地適應人類的居住環境。

鳥兒不像人類,它們活得更純粹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餓肚子。所以適應性強的鳥,一定不怎么挑食。烏鶇就是這樣,葷素都吃,尤其喜歡葷的,比如土壤里的蚯蚓、蝸牛,是它們最愛的菜品。

所以小時記者陳棟奉上面包蟲,確實很對它們的胃口。但范忠勇并不建議這么做。“沒意義,它們靠自己的勞動就能養活自己。”生存、繁衍,本來就是鳥一生唯一的意義。“愛它就去照顧它”的誤區,就和人類照顧幼崽一樣,總覺得愛給得越多,對孩子越好,實際上“什么都給孩子準備好了,那他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給鳥窩蓋一層薄膜,有必要嗎

生存的關鍵性問題,除了吃,就是住了。

鳥兒最大的要求,大概就是安全。盆景、陽臺,都是它們中意的筑巢繁殖地。哪怕是人工環境,它們也能適應。

有人會說,最近好像經常看見鳥兒在民居筑巢的新聞,難道鳥兒越來越城市化了?范忠勇倒覺得得出這個結論暫時還沒有什么依據,“其實以前也有,只是網絡沒這么發達,媒體傳播也沒這么廣。”

萌萌噠的鳥兒筑巢孵化下一代,會喚起人類的保護欲,但這種欲望,一定要及時克制。范忠勇看了小時新聞的稿子,還是給記者陳棟一家點贊:沒有人為介入鳥兒的孵化過程。“因為就算你幫它們孵化了,但還是沒辦法教幼鳥覓食、飛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好心想幫忙,其實是幫倒忙,“自然界本身就是優勝劣汰,6個蛋最終也許只能成功養活三四只小鳥,這都是很正常的。有些鳥的幼鳥存活率并不高,像有些鷺鳥的死亡率會達到30%-40%,甚至更高。”

春日多雨,很多人擔心,鳥巢會不會被淋濕?小鳥會不會挨凍?陳棟就給鳥窩蓋上了一層塑料薄膜。

“這也沒什么必要,小鳥淋淋雨也不要緊。雨實在太大了,鳥媽媽會趴上去保護孩子。”而且萬一的萬一,塑料薄膜積水過多,坍塌下來,反而對小鳥們傷害更大。

所以,身邊如果生活著鳥兒,你越少干預,對它們來說,反而是越好的保護。還是那句話,默默欣賞就好。

關鍵詞: 喂食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