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網購投訴舉報203.32萬件
發布日期: 2021-03-16 16:56:48 來源: 北京商報

3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號發布信息顯示,2020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全國12315平臺、電話、傳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2130.32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4.03億元。

同一天,中消協也對外發布2021年“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結果。數據顯示,“保健品”和“中介服務”分別位列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消費類別之首,主要原因在于個人信息被泄露、遭遇虛假宣傳等。

針對其他消費領域和問題,中消協指出,預付式消費行為較為普遍,但后續服務問題多發值得關注;信用消費產品受到認可,信用逾期問題不容忽視。網絡評價成為消費決策重要參考,消費者參與情況表現不一,各類App獲取權限的要求容易引發不滿。

調查數據顯示,48.9%的消費者表示遭遇過與經營者的糾紛,最主要問題表現是售后服務保障不到位。出現消費糾紛后,與網購平臺和經營者直接協商解決仍是首要選擇。在有過維權行為的消費者群體中,約62.5%表示對于最終維權結果感到滿意。值得注意的是,“售后保障”“質量”和“綠色環保”是消費者日常最為關注的三個方面。

此外,網上零售持續較快增長的背景下,網購訴求熱點頻出。為配合防疫需要,更多市民也傾向選擇“無接觸”的網購方式,但線上購物商品的不達標率卻高于線下商品。中消協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線上消費超過線下消費,但線下消費的安全感評價要優于線上消費。

據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統計,中消協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消協組織在去年的多次測試采樣中,線上采樣的不達標率為38.7%,線下采樣不達標率則為30.64%。數據顯示,全國12315平臺共受理網購投訴舉報203.32萬件,占平臺投訴舉報受理總量的28.04%。

疫情倒逼傳統零售線上轉型,生鮮電商也經歷了考驗。2020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生鮮類食品投訴舉報的主要問題為:品質不過關、售后服務差、下單容易取消難、虛假促銷等。而同樣加速發展的外賣行業也面臨著平臺準入審核不嚴,線下餐廳無證經營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帶貨已成為眾多電商升級的新突破口,關于“直播”的投訴舉報也相應迅速增長,產品質量疏于把關、使用“極限詞”等引導消費者沖動消費、售后退換貨難以保障等問題層出不窮。

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播帶貨也是熱潮,很大程度帶動了零售行業、食品行業、美妝行業的發展。大數據是消費引流的核心,但由于各大平臺的宣傳以及過度宣傳,導致投訴范圍變大,投訴的標準也在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晚間,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出臺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31屆“3·15”晚會現場正式發布。

其中,針對網絡經營主體登記問題,《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零星小額”和“便民勞務”兩類免于登記情形進行了具體界定,提升網絡經營主體整體合規度。針對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新業態,《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界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明確了各參與方的責任義務。針對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辦法》嚴格壓實主體責任,督促其切實規范經營行為、強化內部治理。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將為完善網絡交易監管制度體系、持續凈化網絡交易空間、維護公平競爭的網絡交易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提供有力的法制支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 網購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