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2019年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2024億元
發布日期: 2020-11-13 09:36:38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對“90后”女孩齊思雅而言,剛剛過去的雙11與往年有所不同,為了迎接不久前到來的寵物狗“黑豆”,她已在寵物用品上消費了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

齊思雅12日告訴記者,今年雙11她采購了狗糧、狗尿墊、狗玩具、狗香波等寵物用品,“在我看來,這些寵物用品一樣都不能少。”

數據顯示,“雙11”期間寵物類商品銷量不俗,淘寶天貓寵物類的食品及用品銷售增長超過100%;京東方面,寵物品類成為雙11首日交易額增速TOP5,同比增長超3.5倍,前40分鐘銷售額就已超過去年全天。

一只受到精心照顧的寵物貓。 受訪者供圖 攝

一只受到精心照顧的寵物貓。 受訪者供圖

其實,“寵物經濟”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蓬勃的發展勢頭。《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寵物犬貓數量接近1億只,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2024億元,總體比去年增長18.5%。

與過去飼養寵物看家護院的訴求不同,當前人們更愿意把寵物當作家人。“貓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在業余時間陪伴我,看見它的時候心情就會變好。”寵物貓飼主肆幺(化名)說,在養貓的過程中,她感受到了見證、陪伴另一條生命成長的喜悅。

寵物角色與定位的轉變也促成了養寵消費能力的提升。一名寵物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人們更舍得花錢給寵物看病,醫院最忙的時候看病都需要排隊。前述白皮書也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單只寵物犬年消費達6082元,人均單只寵物貓年消費金額為4755元。

當前人們更愿意把寵物當作家人。 楊迪 攝

當前人們更愿意把寵物當作家人。 楊迪 攝

“‘寵物經濟’本質上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孤獨經濟或情感經濟。”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馮蛟表示,寵物喂養行為折射出人們“追求個性、排遣孤獨、逃避繁雜以及渴望愛與被愛”等心理活動,其背后往往映襯著“獨而不孤”“渴望陪伴”的內心訴求與精神消費。

馮蛟分析,寵物喂養是家庭規模小型化和家庭結構單一化趨勢下的一種特殊情感需求,同時也是城市化進程中職場生存和生活壓力提升后自然衍生的一種情緒調節方式。隨著群際空間的縮小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的精神訴求逐漸升級,在飼養寵物中往往會注入強烈的情感寄托,“‘過去管兒子叫狗子,現在管狗子叫兒子’就是這一行為的真實寫照。”

當下,“寵物經濟”異軍突起,特別是線上消費異常火爆,衍生需求日漸多元化。馮蛟認為,這一獨特經濟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于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轉型、消費理念升級和行為模式改變。“‘寵物經濟’繁榮背后蘊藏著持續的消費動能和情感訴求,未來市場想象空間巨大,應該會大有可為。”馮蛟說。

關鍵詞: 消費市場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