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性教育”第一次出現在法律中,成為法定的教育內容
發布日期: 2021-06-01 15:15:54 來源: 中國商報

即將到來的2021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未保法)正式實施的日子。在新未保法“學校保護”一章中,新增添了一條內容: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意味著,“性教育”第一次“有名有姓”地出現在法律中,成為法定的教育內容。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性教育”三個字被納入其中。看到這個消息時,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劉文利用“激動”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在此之前,她曾多次建議將“性教育”納入相關法律中。

在此前的法律條文中,提到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用的都是“青春期教育”這個說法。但劉文利認為,長期使用“青春期教育”的說法,實際上是在暗示青春期才開始性教育,但很多性教育的內容等到青春期再說就晚了。她提倡全面性教育,認為性教育應該從人一出生就開始,并且貫穿人的一生。

受制于傳統思想,直到現在,“談性色變”還是部分家長和學校在面對未成年人性教育時的普遍狀態。長期以來,人們對性教育的觀點,以及性教育在家庭和學校的執行情況并不樂觀。很多家長從未對孩子進行過性教育,有些人認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反而會讓其“學壞”;學校開展性教育相關教學或講座,也多存在遮遮掩掩、避重就輕的狀況。面對性教育這個問題,各方的爭議很多。

甚至劉文利自身開始走入大眾視野,也是由于一場針對其與團隊成員歷時10年時間編寫的一套小學生性教育讀本而產生的爭議。

這套由劉文利主編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涵蓋了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身體發育、性與健康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六個單元。在讀本中,用專有名詞描述生殖器官;在描述生命孕育的過程時,插畫和語言也很直觀。2017年2月,有家長質疑書中一些插圖尺度太大,在微博上引發了辯論。而在2019年時,有公眾號認為其宣傳不婚不育、同性戀的言論,令這套材料徹底下架。而這也直接導致另一套劉文利主編的材料——九冊《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也被迫下架。至今兩套材料仍沒能上架。

“尺度太大、時間太早、內容不當......”一些批評者這樣評價這套讀本,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目前我們國家最好的未成年人性教育課本。這些爭議說明,性教育在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性教育’入法,代表著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大突破,也意味著政府對性教育理念的肯定。”劉文利在評價“性教育”成為法定教育內容時如是說。但她也同樣認為,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我們還有太多的事要做。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要教哪些內容?什么內容才是適合未成年人年齡的?誰來教?用什么方法教?效果怎么評價等等,這些都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落實層面上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非常緊迫。”劉文利希望,性教育能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并逐漸延伸至包括學前和高中的15年基礎教育階段。

在新未保法正式實施之際,中國商報采訪了劉文利,聽她談一談自己的性教育研究實踐,以及如何推動性教育真正落地施行。

劉文利簡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中國性教育破冰者”。1988年開始性教育研究,主編《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讀本》(全9冊)和《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等多部性教育繪本和讀本。

以下為采訪實錄:

性教育應該從出生開始

中國商報:

新未保法中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如何理解“適合其年齡”?性教育該從何時開始?

劉文利:

性發展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性教育也應該從出生開始。但性教育的內容應該與各年齡段孩子的發展需求、認知階段相適切,這是全面性教育一直強調的“適齡性”。

在我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人們通常認為應該開始進行性教育的年齡是青春期。人們認為,只有在青春期,孩子面臨生理心理變化,走向性成熟時,才有必要開展性教育。事實上,性教育開展的年齡并不能簡單由性成熟年齡決定。無論性成熟年齡是否提前,性教育都不應該在青春期才開始。性發展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而后一直伴隨終生的。

在我看來,所有年齡段都應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就學校來說,結合性教育做得好的國家的經驗,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強制的,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畢業都應該有性教育的內容。如果從基礎教育階段而言,幼兒園和高中也應考慮加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對性的理解會逐漸提高,在每個年齡段其實都需要正確的引導。

中國商報:

“性教育”都包括什么內容?您一直主張的“全面性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劉文利:

一直以來,我們的性教育研究都是被大家拿著放大鏡進行審視。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的“性”,誤認為性教育就是“性交教育”,覺得“性”這個字無比刺眼。但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兒童性教育不只教給孩子們生理健康知識。

其實性教育是貫穿人一生的教育,它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身體發育知識、生理及生殖健康知識、健康的生活習慣養成、情緒引導以及積極的情緒處理策略培養、健康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維持、積極的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建立和維持、婚姻關系及負責任的子女養育、社會規范學習、自我保護及求助技能學習、網絡安全等內容。性教育不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同時對預防未成年人性侵害以及自我保護技能的提高更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面性教育既包括生理層面的性,也包括心理層面的性和社會層面的性。其教育目的是使得兒童和年輕人能夠從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獲得成長,同時能夠讓受教育者獲得健康、福祉和尊嚴。

在全面性教育理念中,性是正常而美好的現象,無需過多擔憂和害怕。教師需要對孩子傳達對性積極美好的態度和價值觀,包括性別平等、性傾向平等,通過教育,讓孩子建立身體尊嚴、知道自己的權利、尊重他人的權利、尊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而不僅僅是強調防性侵。

但目前我國開展的防性侵教育,通常是一些團隊的志愿者與當地教育部門合作進入學校,用一兩個課時為學生講解如何防性侵,講完課志愿者就走了,難以給孩子持續的教育和支持。如果性教育只講防性侵,有可能給孩子留下的是對性的緊張、恐懼、厭惡,這不利于學生對性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也會進一步加重社會對性的污名化。

學校性教育重視不夠

中國商報:

從您開始進行性教育實踐調查至今,這期間您觀察到接受比較完整的性教育的學生有什么改變嗎?

劉文利:

北京市大興區的一所打工子弟學校是我們項目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全部開設性教育校本課程的學校,培養了中國九批完整接受小學六年72課時性教育的學生。2018年6月,在第六屆完整接受了六年全面性教育的小學生畢業前,我們對這些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發現,他們的性知識水平明顯高于沒接受過性教育的學生,在青春期的過渡非常平穩,懂得彼此尊重,了解了青春期的身體和心理變化,能夠善待自己和他人,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他們對同性戀群體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有更少的歧視,對人表現出了更包容、更平等的態度。

從這所性教育實驗學校畢業的學生進入其他學校讀初中后,我們做了一些跟蹤調研,據這些學生所在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反映,這些學生非常受老師和同學的歡迎,他們比起同齡人更會處理同學、師生和家庭關系,在出現人際關系問題時,他們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

中國商報:

以您的觀察與實踐,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性教育,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劉文利:

中國的性教育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對性教育持有更加包容和開放的態度,但坦率地講,學校性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校性教育幾乎都處于沒有系統的課程、沒有正規的教材、沒有經過培訓的老師、也沒有教學效果監測的“四無”局面。

要在學校里開展正規的性教育課,必須要有相應的課時、專業的教材、受過培訓的教師和效果監測指標,但目前這些都沒有制度支撐,很難開展。

以教材為例,我們曾經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只能算作校本課程材料,有學校感興趣,開展性教育可以將其作為授課的材料使用,但要想讓性教育真正走入每個校園,必須要有相應的由教育部門組織編纂并審核的教材,但尺度是什么?誰來編寫?這些都要有制度的支撐。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學校開展性教育的積極性也不高。受制于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家長“談性色變”,學校校長重視性教育,也愿意讓老師接受培訓后開展性教育課,但有家長質疑學校為什么教這個內容?到教育局去告你,學校自然就不肯再干這件事。

要想打破這種尷尬局面,教育管理部門要有擔當,出現所謂性教育的“輿情”時,管理者不要回避,或簡單地把相關材料下架,或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讓學校停止性教育教學,而是要認真執行法律的規定,引導社會輿論向有利于開展性教育的方向發展,鼓勵中小學校開展性教育。

入法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中國商報:

“性教育”納入新未保法之后,該如何推進其盡快、充分落地?

劉文利:

性教育正式入法固然讓人激動,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要教哪些內容?什么內容才是適合未成年人年齡的?誰來教?用什么方法教?效果怎么評價等等,這些都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落實層面上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非常緊迫。

我們特別主張,性教育一定是學校老師來做。全面性教育有三個最基本的特點:全面、系統、基于課程。推廣全面性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基于學校課程開展。性教育在學校落地,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確立性教育的課程地位,保證性教育課的課時;第二,開展性教育教師培訓。如果性教育要納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就意味著要有人去教,但中國的師范院校沒有開設性教育專業。性教育課需要納入幼教和師范教育的必修課程,讓老師增強專業的知識儲備,理想情況下,設置性教育專業;第三,研發性教育指導綱要及配套使用的性教育教材。需要有成體系的、系統的性教育框架和教材,并且覆蓋全年齡段;第四,進行教學效果監測。將性教育課納入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第五,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家庭與學校是兒童性教育的兩個重要陣地,應進行積極的良性互動,以更好地幫助兒童建立健康陽光的性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