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商網
年貨郵吞吐量60萬噸的鄭州機場北貨運區今年將建成
發布日期: 2022-04-28 09:52:51 來源: 河南商報

4月27日,鄭州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鄭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長何雄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鄭州要深度融入共建著力培育壯大航空經濟、引育集聚高鐵經濟、提質增效陸港經濟、做大做強臨空經濟,打造國家開放高地。

深度融入共建河南著力打造“海上、陸上、網上、空中”四條絲路通海外,河南省會鄭州,在高鐵、航空、中歐班列等領域該如何發力呢?

米字型高鐵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重要支撐

中部崛起,離不開鐵路的助力。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米字型高鐵網,已經開通運營了徐蘭高鐵、京廣高鐵、鄭太高鐵、鄭阜高鐵、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

今年以來,河南“米”字型高鐵網建設進程不斷傳來好消息,鄭濟高鐵、鄭州南站等“米”字型高鐵重要節點將于今年開通運營;鄭州至重慶的直達高鐵——鄭渝高鐵全線通車在即。

國家鐵路網更新升級的大潮中,鄭州將率先實現米字型高鐵城實質落地,輻射全省省轄市的1小時經濟圈,高效連接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經濟圈,通達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時經濟圈即將形成。

今年4月10日,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相關意見文件,明確提到要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大市場的形成離不開流通,”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萍說,在對外開放這個國家戰略層面,高鐵代表的是經濟要素的高效通達

她說,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路網覆蓋中原、輻射全國,形成之后鄭州就實現了陸路交通、水運通江達海以及航空港功能相結合的優勢,使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種因素高效運轉,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提供重要支撐。

航空經濟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培育

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擁有航空、高鐵、地鐵、城鐵、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是鄭州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在加快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新鄭國際機場成績斐然,2021年貨郵吞吐量突破70萬噸;貨運規模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6位、躋身全球40強;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突破54萬噸,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5位;出入境貨運航班首次突破1萬架次,創歷史新高。

今年,總投資48.8億元,設計保障能力為年貨郵吞吐量60萬噸的鄭州機場北貨運區將建成。投用后,鄭州機場年貨郵保障能力將達到110萬噸,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優勢將進一步鞏固提升。

2022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機場三期、通航產業示范區等建設;用好第五航權,爭取第七航權,深化鄭州-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打造盧森堡貨航亞太樞紐;加快中原龍浩和中州航空等貨航企業發展,力爭鄭州機場客貨吞吐量達2400萬人次、75萬噸。

陳萍認為,著力培育壯大航空經濟,做大做強臨空經濟,圍繞鄭州機場航站樓為中心建設航空大都市,除了要滿足交通的職能,還要為航空要素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

她建議,針對人流、信息流方面,航空大都市要建設一些適宜商務會談的高端公共場所,高端會展場館等;針對物流,航空大都市要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實際的入駐政策,提供更多的場地,培育上下游產業企業入駐。

中歐班列(中豫號)將擁抱RCEP

中歐班列擴量提質發展是河南省優勢再造戰略和制度開放戰略的重要工程。

8年來,以中歐班列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輻射歐亞大陸的國際物流通道,河南已實現“7個口岸出入境、16條線路直達”線路網絡,截至4月15日,河南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6000列,占到全國開行總量的12%,業務范圍覆蓋30多個國家130多個城市。

今年一季度,河南省中歐班列累計開行423列,較去年同期增長21%。其中,3月份開行172列,較1月份、2月份分別增長39%和34%。其在俄烏沖突歐美對俄制裁、俄羅斯結算及匯率波動和海運價格下調等因素影響下,不僅保持了穩定開行,而且呈現出較強活力。

目前,東盟已成為河南等中部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RCEP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將促進河南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值得一說的是,4月16日,河南中歐班列“攥指成拳”,統一命名為“中歐班列(中豫號)”,統籌開行國際貨運班列,推動全省國際陸港集成聯動和中歐班列擴量提質發展。

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新年表示,鄭州國際陸港將繼續以中歐班列(中豫號)的統一開行、統一命名為契機,積極探索與RCEP區域國家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合作,為打造河南聯通RCEP國際物流大通道不懈努力。

關鍵詞: 多種交通方式 年貨郵吞吐量60萬噸 鄭州機場北貨運區 現代產業基地

相關內容

?